徐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见成效 持续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
2021-06-01 16:39:00  来源:徐州政法

  运用法治手段强化营商环境建设保障,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2021年,徐州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不断“加码”。 

  这种底气和定力从何而来?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队伍功不可没。 

  背后是徐州抓住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牛鼻子”,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上下了真功夫,从而形成当地政法机关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好局面。  

  法治护航特色鲜明
  近日,徐州新沂市某化肥公司的一批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正在该市法院进行调解。
  案件不是当事人提起的诉讼,线索来源于新沂市法院王晓明副院长的一次企业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晓明及时带领一名能力强的员额法官进行专项跟进,希望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能为这一案件画上圆满句号。
  
  进入3月份以来,一个个名为“公检法三人服务小组”的团队,奔波于新沂市30家重点企业,他们深入调研,发挥各自职业特点,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全面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每个小组包含一名公安、一名检察官和一名法官。走访过程中,由政法各单位班子成员为组长。”作为新沂市法院副院长,王晓明也是其中一个“公检法三人服务小组”的组长。
  新沂市“公检法三人服务小组”的出现,是全市政法机关以教育整顿为抓手,深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法治保障营商环境的特色更加鲜明:
  民营企业是主角——
  最近,一份由徐州市检察院刊发的《护航民企工作专刊》,被精准投送到各大民营企业负责人办公室。
  
  徐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韩卫东介绍说,自《护航民企工作专刊》第一期发刊以来,各基层检察院提高了民企工作的重视程度,极大地激发了各院服务保障民企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细化举措是方向——
  不久前,徐州中院推出了服务营商环境的16条措施,其中全域诉服一窗通办、建立“有求必应”工作机制、审慎认定企业犯罪等细节引起外界关注。
  
  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岳彩领介绍说,通过精准施策、精耕细作、精心推进,开足马力打好法治营商改革攻坚战,以过硬举措、扎实作风推动法治营商工作迈上新台阶。
  广覆盖是特点——
  近日,徐州市公安局服务企业办公室在徐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揭牌成立。通过整合各警种职能,集合便企服务、咨询服务等四十余种事项。
   
  “服务企业办公室依托12345政务热线、对企服务平台和徐州公安微警务等,全方位收集企业诉求,拓宽政企沟通渠道。”徐州市公安局行政审批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组合拳连续打出
  春江水暖鸭先知。徐州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企业明显感觉到辖区内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来工厂车间的次数愈发频繁。而这些正推动着营商环境不断升级。
  从“槽点”入手,动真碰硬——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些曾经吐槽企业办事遇到推诿扯皮现象最多的点,如今在政法队伍中变化也是最大的。
  “效率高,服务真!”这是江苏华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道远的切身感受。由于企业在上市阶段有一起诉讼案件没有完结,将直接影响到公司顺利上市。那是张道远所在企业最关键的几天。
  
  徐州新沂法院了解到这一情况,按照“重要事项优先受理”精神原则,立刻安排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整理材料,省去二审排队时间,案件进入快速审理程序,及时结案,最终公司企业上市材料的及时报送,顺利上市。
  向“痛点”施药,协同发力——
  营商环境问题是“表”,体制机制问题才是“根”。徐州政法单位由表及里,向病灶痛点发力,打出一整套保障营商环境的“组合拳”。
  检察院慎重选择对企业负责人犯罪案件的办案时机和方式,最大限度地维护民企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法院完善民商事案件速裁机制,提高审判服务效能。建立企业涉诉绿色通道;司法局实施坚持包容审慎理念处理企业行政违法行为,联合市监委出台了《关于“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相关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市组建成立律师服务团97个,走访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以及法治大讲堂,同时收集、排查企业法律风险服务需求。
  
  “体制机制的活力,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的法治动力。”位于新沂市的江苏锡沂高新区一位负责人表示,最近高新区入驻了一家律所,给所有园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这种‘保姆式’的服务,让企业随时有问题都能当面听到律师的解答。”
  不仅如此,健全完善支持民营企业起诉机制、重大项目和大型企业刑事案件“现场必勘”……一系列政法单位举措的红利还在逐步释放。
  在“难点”较真,革故鼎新——
  要保障,不攻坚克难不行。
  置身徐州某置业公司,繁忙的交易场景,让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曾几近关闭边缘的企业。
  徐州云龙法院执行局张晓燕对这起执行案情记忆犹新。一家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执行该置业公司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一案,涉案标的5000万余元,“如果强制执行,这家置业公司将难以生产经营,园林公司的权益也得不到保护。”
   
  综合考虑后,法院执行局没有循规蹈矩,而是本着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和申请执行人多次沟通,同意被执行人自行销售以保证回款效率。一个月后,被执行人资金周转恢复正常,向法院足额缴纳案款。
  助力仍需快马加鞭
  在徐州邳州市金融纠纷调处中心,调解员正在组织借款人和银行面对面进行调解。
  借款人张某向银行借款20万元用于创业,没有按照贷款合同约定向银行还款,被银行起诉至邳州市人民法院。立案前,市法院委托将案件派给金融调解中心的调解员进行调解,经过半个小时的协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以前金融纠纷发生之后,诉讼跨度比较长。”邳州市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员额法官杜万亮表示,金融调解中心省掉了一部分流程,把人民调解切合进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
  作为企业一方,银行对法院、司法局创新举措也是给予广泛好评。
  邳州农商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刘浩天认为,有了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在对方违约时,银行可以直接申请执行,节省了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
  目前,徐州市政法单位正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按下“快进键”。
  为便于全市企事业单位提供知识产权刑事诉讼案件的立案监督和诉讼监督咨询,徐州市检察院在市知识产权局成立“检察工作站”。通过派员提前介入案件侦查、建议行政机关移送犯罪案件线索、监督立案等方式规范、引导执法行为;
  
  如果对涉案企业实际控制人采取逮捕措施,涉案企业很有可能会倒闭,怎样防止“案子办了,企业垮了”?拉一把还是推一把?睢宁法院摒弃“案结事了”的旧观念,时刻留心被害企业动向,积极拓展追赃渠道;
  市司法局制定本系统内全市统一“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落实审批事项“不见面”或最多只见“一次面”,通过完善梳理权力事项办事指南,简化审批流程,减证便民,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告知承诺”等制度,畅通服务咨询“网上办”通道,行政审批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发展民营经济,既靠政策,更靠法治。在法治保障营商环境建设中,政法单位承担着重要职责。徐州市云龙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袁欢认为,实实在在助力企业发展,就要踏踏实实找到落脚点,用法治力量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因为依法办事比什么优惠都强。”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