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云云,女,199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句容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用真心、热心、耐心、恒心对待案管工作,走好一名基层检察干警的“平凡之路”。曾获“全省优秀数据管理员”、“全省案件管理业务能手”、“江苏省检察机关网信工作先进个人”、“镇江市检察机关个人三等功”、“句容市十佳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
“监督不是高人一等,但要技高一筹”
“小火车开动了”,是庞云云的微信昵称。像她的微信昵称一样,庞云云同志早就养成了“马上就办”的习惯。在她看来,案管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多,千万不能有等一等、看一看的想法,必须像“小火车”一样快节奏向前,才能避免“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工作经验不算丰富的她,凭借一腔热情,遇事多学多思,不到半年就成长为句容案管的“多面手”。去年,没有办案经验的她,克服重重压力,认真备战全省案管竞赛,虽然获得了成绩,但她更认清了自己的不足。
张军检察长曾提出,“监督不是高人一等,但要技高一筹”。没有过人的业务能力,何谈监管他人?行者无疆,不进则退。检察人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钻劲”,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对自己暴露出的短板视若无睹。经过深思熟虑,她主动请缨,向院党组递交复岗锻炼申请书。
复岗是又一次新的挑战。从案管宏观思维转为办案具体思维,从综合性工作模式转为业务性工作模式,刚开始的几天她有点不适应。
刑检前辈曾说,“优秀的公诉人是一个个案件喂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她静下心来,厘清思路,进入状态,建立《复岗锻炼日记》,坚持每天“盘点”协办的案件,简要记录罪名认定、证据审查、量刑建议等方面的难点,再利用休息时间翻阅书籍、检索案例,深入思考案件背后的法理,争做办案经验“收割机”。
复岗办案,她及时更新司法理念,领悟新时代检察工作要求,不断提升案件审查能力;不辍耕耘,她开拓分析研判视野,结合办案实际,撰写《2019年以来镇江市环资类案件分析》等多项分析报告,被上级条线采用。
“一入统计深似海 从此眼药不离手”
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牛鼻子”,数据的生命力在于真实。一旦检察数据失真,就不能准确反映检察业务运行质态,更会影响检察决策的正确性。为确保检察数据的真实性,她每天早上用自己355ml的大杯子打好水后,便开始一天的“伏案作业”。
第一步,就是筛选统计子系统“传递审核”、“规范性验证”,从中发现案卡填录问题并通知承办检察官修改。紧接着,是查阅省院案管日报、数据质量通报、案管大数据平台等各类待办事项。
“伤眼睛”是她给统计工作的关键词。一旦脱离电脑,统计工作就玩不转。刚干统计时,因为每天盯着电脑屏幕一动不动,她总是红着眼睛回家。“吃一堑长一智”,不久后她默默地在办公室、家里、手提包里都放上了一瓶抗疲劳眼药水。
忙碌之余,她还不忘经常给自己充充电。每天打开“江苏检察统计群”,浏览一遍群里统计小伙伴提出的问题,一旦发现知识盲区,就立即学习吸收。用她的话来说,这个群就是统计员们开的“矿”,能挖到很多宝藏。遇到她能解答的问题,她也会“心痒难耐”、过过嘴瘾。
“速裁案件的出庭日期为什么要跟判决日期一致?”院里新进的检察官助理总会向她抛出各式各样的疑问,俨然把她当成了一个“小师傅”。“稍等,我查下规定确认之后再告诉你。”她总是乐于回答别人的问题,并且总要做到有理有据,各个工具书也被她翻得翘了边儿。
月底月初,是每个统计人的“阵痛期”。月底,她抓住锁定报表前的几天,全面清理案卡错误。月初,她经常加班加点撰写每月业务数据分析,拎出异常数据重点分析,便于院党组第一时间掌握办案质态。
去年12月,她接到上级院交办的一项紧急任务:全面研判省院领导关注数据——“不捕率”和“审前羁押率”。在撰写《2016年以来江苏省不捕率情况分析》时,她树立全局性思维,跳出检察数据壁垒,绞尽脑汁、分析比对,最终创新“刑事案件报捕率”这一概念,厘清了审查羁押率与不捕率的关系,提出的相应观点已得到上级院论证。
“开弓没有回头箭 没有撤退可言”
2018年6月,句容市检察院被确定为政法大数据平台试点单位。试点初期,没技术指导、没模式借鉴、没操作手册……让人不禁犯了难:试点工作怎么开展?
“不怕!”接到任务后,她二话不说,立即开展摸索排查。经过与兄弟单位的多次对接,她终于促成第一批案件测试工作。测试后,她加班加点进行样本分析,发现问题7类19个,撰写试点情况汇报提交至句容市政法委。句容市政法委为此专门召开专项协调会讨论解决上述问题,试点工作得以全面推进,也受到省检察院领导的肯定。完成试点,在她看来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为促进平台不断完善优化,她继续对平台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使用需求等情况跟踪监测,多次撰写报告并提出15项改进建议。
在镇江市政法业务协同系统推进部署会上,她现场进行了演示和经验介绍。推进会后,她陆续接待了丹阳、京口、丹徒、扬中等兄弟院,并持续在“镇江政法大数据建设”微信群内答疑解惑,有力促进镇江地区整体协同率的大幅提升。
2020年9月,句容市检察院又被确定为镇江检察机关政法业务协同系统唯一的“单轨制”(即无纸化办案)试点单位。信息化时代下,无纸化办案模式势在必行,但其中存在的办案风险也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面对试点阻力,她从流程设计、证据效力、机制建设等方面撰写了《办案风险评估报告》,并提出罪名由简到繁“渐进式”试点建议,获得镇江市委政法委采纳。经过几个月的运行、磨合,2020年12月,句容市公检法间实现了“单轨制”运行全覆盖。
“理论与实践碰撞 擦出创新火花”
她坚信,凡事就怕“用心”二字。从来只有平凡的人,而没有平凡的岗位。去年1月的一天,同事们都下班了,她一个人在办公室发着呆。除去月底月初这些忙碌的时光,每月中旬才是她心里的“白月光”。只有这个时候,她才有空停下来对手头的工作做一些思考。
“对了,值班律师制度运行一年多了,虽然我院认罪认罚适用率居于全市前列,但值班律师履职时,经常只是匆忙签个字而已……”她不经又提出疑问:值班律师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什么?推行的意义又在何处?为何这项制度在基层没有见实效?
带着一股脑儿的疑问,她搜索了相关资料,以镇江市检察业务数据为样本,撰写《值班律师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面临的困境及路径探析》,提出“值班律师有效参与研究”课题。该课题后被确定为“2020年度镇江市检察机关重点调研课题”、“句容市委政法领域改革重点任务”。
为破解这一实践中存在的普遍性难题,她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与该院所有值班律师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虽然差点把嗓子“烧了”,但总算“干货满满”,她把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整理归类,在院检委会上作了详细汇报,提出促进值班律师深度参与的初步设想。
随后,她继续多次倾听一线检察官的意见建议,推动该院与句容市公安局、句容市司法局联合会签《关于深化落实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的意见》,推行值班律师同步阅卷、单独会见、检察官与值班律师开展量刑协商、普通程序案件证据开示等制度,有力促进值班律师全面深度参与案件,有效避免值班律师沦为“临时见证人”。她撰写的调研文章也在《人民检察》刊发。12月,镇江市检察院与镇江市公安局、镇江市司法局共同印发《镇江市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办法》,在全市推广句容经验。
日复一日琐碎的工作中,这列“动力小火车”凭着青年人特有的朝气和对检察事业的执着,以实际行动从容面对各种挑战,书写着绽放时代光彩的检察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