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每一个案件都是试金石。江苏省镇江市坐拥293.8千米全省最长滨江岸线资源,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为保障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镇江法院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竭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聚焦产业强市“一号战略”,明确助推“镇合意”服务品牌建设16项重点工作,细化32项具体任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产权保障呵护企业健康发展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慎重判处合同解除,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镇江法院持续发力。
“本案山水湾公司的违约并未根本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如果判令解除合同将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镇江中院合议庭在审理宝堰镇前隍村委会与山水湾公司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中一致认为。
山水湾公司经镇江市丹徒区政府招商引资,与该区宝堰镇前隍村委会签订多份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协议,先期承包该村近900亩土地,计划投资4.45亿元用于特色农业生产开发。合同签订后,山水湾公司介绍已先后投入3亿余元用于拆迁、道路、机耕道、土地整形、生态沟渠、日光温室、苗木栽培等项目建设。后由于山水湾公司法定代表人遭遇交通事故等原因,山水湾公司多次拖延支付土地流转使用费,村委会遂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
受理该案后,本着诚实信用和鼓励交易原则,以及避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承办法官多次下乡组织双方协商调解,最大程度降低司法诉讼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并积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为其后续生产经营解决了“后”顾之忧,该案例还成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民商事案例。
一起购销合同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员的调解下握手言和
“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是镇江的城市定位,2020年,镇江全市新增市场主体近7万家,民间投资比重达到77.2%,为助力“产业强市”战略实施,切实落实好“保市场主体”要求,全市法院全面深入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最大限度防止强制执行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慎重采取保全措施,灵活采取查封措施,对于被告企业正在使用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半成品等采取查封措施的同时,准许其合理使用。积极修复企业信用,对4257个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告企业按照“一企一策”要求制定修复方案。
“9+2”开创破产审判新局面
“近年来,镇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也逐步优化,破产案件不断取得新成果,成绩喜人。”江苏省法学会副会长、省社科院院长夏锦文在论坛致辞中肯定了法院的破产审理工作。
镇江中院牵头举办“优化营商环境 保障破产管理人依法履职”专题论坛
2021年4月17日,由镇江中院牵头,镇江市法学会、丹阳市委市政府共同举办了“优化营商环境,保障破产管理人依法履职”专题论坛,对加强金融机构对破产程序的参与和支持、完善资产处置配套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破产案件高效处理注入了新动能。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待扬鞭自奋蹄。2019年以来,镇江法院积极主动构建“9+2”破产审判工作机制,出台破产审判全流程管理等9个文件、推行“府院联动”等2项制度,不断自我加压,外寻合力,不断提升破产审判质效。
法院对一起破产案件的关注并不会随着审理程序的终结而终结。在2020年审结的盛达房地产破产和解案件中,镇江中院终结和解程序后,对该企业进行了回访,了解到建设工程进展与企业经营恢复情况遇到瓶颈。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确保企业发展走稳走好。2021年1月,镇江中院、市市场监管局、市检察院召开联席会议,就盛达房地产恢复营业执照问题进行多轮专题磋商,切实解决破产和解企业营业执照恢复问题。
内强管理勇于自我革命,镇江中院在全国法院率先推行破产案件全流程关键节点限时办结,全市法院破产案件平均结案周期从36个月压降至12个月,降幅达66.7%;适用简易程序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从缩减至120天。外强联动助发展,镇江中院推动市政府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协调解决破产难题案件58件,妥善解决财产接管、资产处置、信用修复、信访维稳等问题。
2019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破产案件186件,化解企业债务150亿元,稳定职工一万余人,盘活土地厂房面积350万平方米。
源头解纷 推动企业握手言和促营商
“公司发展前景这么好,市场占有率也不错,还是要以和为贵,尽量双方协商解决,维护好公司的良好声誉的同时也能为以后的长期合作打下基础。”镇江商会调解中心驻润州法院调解工作站调解员陈开亮对被告公司委托人说。
商会调解员陈开亮调解工作
经了解,原被告两家企业长期有业务往来,2014年,原被告签署预拌砂浆供销合同,约定原告供应砂浆2047吨,货款47万余元,被告支付了32万元,剩余货款迟迟未支付。原告将被告诉至法院。
润州法院登记立案后,将案件分流至商会驻法院调解工作站。调解员陈开亮接手了该案,发现被告因资金周转困难,迟延履行支付余款,为让双方冰释前嫌,陈开亮没少花心思。
“我这边有两个调解方案,一是可以跟对方公司协商分期付款,但是可能要支付利息,二是一次性支付货款,不必支付利息,或者你再想想其他更好的办法?尽量和平解决”陈开亮向被告公司提供解决方案。
说者有心,听者也牢牢记在了心里。陈开亮组织调解两天后,被告公司委托代理人促成了原告和第三人达成了合作意向,为原告方成功牵线2000余方砂浆的交易,价值近100万元。
“调解员多次与我电话联系,采取背靠背调解的方法了解我们的主张和需求,在我和被告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有效平衡原被告之间的利益,高效地促成了我方和被告握手言和,调解员的工作,既有力度,也有温度。”原告方律师高度评价陈开亮的调解工作。
最终,在陈开亮的倾心引导下,原告公司鉴于被告公司的诚意,决定免除其迟延履行欠款的利息,达成了分期付款的协议。
“镇江市总商会人民调解中心驻润州区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站”揭牌
小事不用上法庭,握手言和促营商。2020年11月26日,“镇江市总商会人民调解中心驻润州区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站”揭牌。工作站成立以来,积极为全市2700多家会员企业提供司法服务。日前,该工作站被授予“江苏省优秀商会调解组织”称号。
镇江市总商会驻润州法院人民调解中心荣获“江苏省优秀商会调解组织”称号
为民营企业成长发展松绑减负,镇江法院从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上下功夫。
2020年 11月16日下午,镇江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汤小夫赴城中村宣讲《民法典》,并对村内170多名中小企业负责人防范化解企业法律风险作专题辅导,以上率下推动法院“法官进网格”活动。
汤小夫院长赴丹阳开展讲座助力企业防范风险
全市法院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主动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组织开展“抗风险、稳经营”联系企业活动,成立20个联系小组,为企业复工复产、生产经营、风险防控提供精准法律服务。疫情发生以来,全市法院先后走访3678家企业,向企业发放疫情防控常用法律知识50问、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手册等资料,参与矛盾纠纷源头处理3154次,快调快处涉诉矛盾纠纷614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