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发言摘登
2025-08-25 09:32:00  来源:“江苏政法”微信公众号

协同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做深做实抓前端治未病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在全省政法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抓前端、治未病”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建设综治中心的决策部署向纵深推进之际,省委政法委专门召开全省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厦门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全省以县级为重点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非常必要,意义重大。上午,我们现场观摩了两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情况,很受鼓舞。省委政法委自2023年以来连续三年召开会议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凸显了对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法院主动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两年诉前成功调解矛盾纠纷均超100万件,去年首次实现各类新收一审案件全面下降。

一是坚持全面对接,把多元共治落到实处。迅速落实省委政法委部署要求,先后制定和实施3个行动方案,全面对接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推动更多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促进形成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合力。在县级层面,全省基层法院实现100%入驻,1300余名法院工作人员在综治中心开展指导调解、诉调对接、司法确认、民事立案以及速裁快审等工作,推动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在镇、村层面,纵深推进“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创设“融合法庭”5685家对接镇、村综治中心和行业协会,借助“一根线、一张网、一块屏”,实时提供调解指导、业务培训、普法宣传等服务,促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二是坚持积极靠前,把指导调解落到实处。强化纠纷分流。重视综治中心和法院立案窗口两个环节分流工作,部分法院在综治中心受理窗口安排专人对纠纷性质和解决途径协助开展评估指引、引导分流。通过以案释法、联合引导等,让到综治中心反映矛盾纠纷的群众自愿选择通过调解等非诉方式解决。强化调解指导。入驻团队扎实开展对其他部门及工作力量调解工作的指导,在综治中心发放多元解纷典型案例蓝皮书,定期组织调解业务培训,近三年培训各类调解人员8.87万人次,与扬州大学共建江苏调解学院,与省人社厅等9部门共同开展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培育选树活动,与省司法厅联合发布法治实训项目十大典型经验等,促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增强调解能力水平。强化诉调对接。整合多元解纷力量,深化“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全省1603个调解组织、1.6万名调解员、1.8万个基层治理单位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综治中心等平台邀请188名人大代表设立调解工作室,聘请500多名退休法官参与调解,线上线下开展司法确认和出具调解书,加强调解协议履行的司法保障。强化先行调解。对当事人不愿选择分流或综治中心调解不成的纠纷,及时登记立案,并在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开展先行调解。今年上半年开展先行调解29.8万件,调解成功16.98万件;先行调解成功率24.02%。

三是坚持依法断后,把定分止争落到实处。依法开展诉中调解,坚持应调尽调、当判则判,在综治中心开放人民法院案例库、多元解纷案例库、法答网等库网资源入口,以权威案例促调解纷,今年上半年全省法院调解率达21.34%。对类型化、群体性纠纷,推行“示范裁判+集中调处”机制,出台工作指南,近三年示范裁判9365件,推动7.03万起关联纠纷以非诉方式化解。对不能调解结案的,强力推进实质解纷,强化裁判释法说理,防止程序空转,今年上半年全省法院案-件比1:1.34,同比下降0.11,上诉率、申诉申请再审率分别下降11.72%、17.05%,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下降3.2个百分点。加强判后职能延伸,发挥司法建议“啄木鸟”作用,近三年发送司法建议3100份,推动堵塞漏洞、完善治理。

下一步,全省法院将认真贯彻中央、最高法院、省委决策部署和本次会议精神,持续深化对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做深做实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工作,为促推高效能治理贡献更多法院力量!

深度对接融入 高效解纷维稳

切实发挥矛盾纠纷化解“主力军”作用

江苏省司法厅

今年以来,省司法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政法委和省委政法委工作部署,积极对接融入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更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防范风险。1至6月份,全省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66万余件,95%以上化解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多项工作在全国推广。

一、坚持“全方位”对接,集聚力量进驻综治中心。一是强化资源整合。深入推进各类对外服务平台“多合一”,全面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政复议、公证、行政裁决、仲裁和司法鉴定等解纷力量进驻同级综治中心,实现“应融尽融、应进尽进”。二是强化功能融合。深化公调、诉调、检调、访调对接,强化各类解纷方式主体衔接、制度衔接、程序衔接、效力衔接。推动“苏解纷”线上平台与综治信息平台数据共享,建立“受理—接办—调处—回访”闭环体系,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三是强化力量协同。在县级综治中心普遍设立调解工作室,引导支持专职调解员、律师、公证员、仲裁员等法律服务人员与基层其他力量共同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构建“专业人才+基层力量”联动解纷机制,做到专群结合、协同发力。

二、坚持“高效率”运转,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一是健全“体系化”网络。构建完善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调解组织体系,截至目前,全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5万余个,设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4000余个,并持续向金融商贸、知识产权、新业态等领域拓展,形成全面覆盖、多点联动的纠纷化解格局。二是强化“多元化”解纷。推动出台《江苏省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条例》,创新“调解+公证”“调解+仲裁”“调解+法律援助”同步推进的组团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诉与非诉对接。实施深化“非诉服务”专项行动,推动1600余名调解能手结对帮扶793个村(社区),促进各类纠纷分层过滤、高效化解。三是锻造“专业化”能力。组建“江苏人民调解研究院”,对3.3万余名专职调解员分批进行轮训。截至目前,已组织21批次,共对4000余名专职调解员进行了集中实训。同时,邀请退休政法干警、“两代表一委员”等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全面提升专业解纷能力。

三、坚持“多维度”发力,厚植基层治理法治根基。一是统筹推进“五项工作”。高质量统筹推进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治宣传“五项工作”,深入实施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强化安置帮教“一评五扶”,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进高墙,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二是抓细基层依法治理。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培育20余万名法律明白人,协同推进“三官一律”进网格,今年以来,村(居)法律顾问提供“面对面”服务12.2万人次。加强司法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庭所共建”,充分发挥司法所在乡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为基层依法治理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抓实法律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前移,新增远程公证服务点83个,优化调整远程公证服务点29个,办理远程公证1.6万余件。在快递驿站、“司机之家”等新建提升法律援助工作站点1022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近4.6万件。面向“一老一小”等开展“护苗助成长”“苏律志愿行”等专项行动,强化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维护。

下一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将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抓实《江苏省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条例》宣传贯彻,进一步完善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和多元化解机制,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解在萌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