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消冰释,景和风暄,又是一年两会时。
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希望江苏继续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
总书记对基层治理的关注始终如一,他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基层治理如绣花,需要细致、到位和创新。一年来,江苏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牢记总书记嘱托,抓细抓实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在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孜孜追求,不断将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出新招、出实招。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苦练“绣花功”,将越来越多的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家门口”,让群众有呼必应、触手可及。2023年,群众对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满意率达94.27%,持续保持历史高位。
穿针引线 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基层治理范围广、事项庞杂,粗线条管理易形成治理盲区。江苏创新实施“精网微格”工程,将全省8.9万个综合网格精细划分为41.7万个“微网格”,并配备41.5万名“微网格”联络员。
针线备齐,如何穿针引线充分发挥治理效能呢?
淮安整合纪委监委、政法、民政、人社、卫健、教育、住建、医保、工会、妇联等部门服务事项和资源力量进驻市县两级矛调中心,吸纳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法律咨询、社会帮扶、仲裁、公证、公益服务等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力量作用,切实构建“大调解”组织体系。
2023年8月,镇江市总商会人民调解中心驻润州区法院调解工作站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方式,化解了一起标的额数千万的股权回购纠纷。这个工作站由镇江法院与市总商会“跨界”合作成立,到2023年底,共调解成功680件涉企纠纷,解决争议标的近2亿元,调解成功率为59.77%,成为会员企业的“娘家人”。
泰州市海陵区结合网络“大V”热心监督社会事务管理的特点,建立线上联系群众的桥梁——“同心助力社会治理”组织,让网络“大V”、热心市民等广大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以更早发现问题、监督部门整改。同时,该区完善能人揭榜机制,引导鼓励律师、老干部、新社会阶层人士等参与到复杂的矛盾调解之中。据了解,“同心助力”社会治理工作室2023年成功化解各类舆情诉求150多件,推进社会治理走向多元共治。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14年前信访不断、矛盾频发,如今成为拥有新时代城市版“枫桥经验”赞誉,通过织密组织体系、推动干部下沉、党群联动共治、整合区域资源,将分散的力量汇聚起来,将最难解决的事一件件办好。
江苏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组织发动全省近50万名专兼职网格员、10万余名人民调解员、4万名律师和21万余名“法律明白人”,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大排查大化解活动;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4万余个、人民调解工作室5691个,并在15个专属领域建立1552家个人调解工作室,市县乡三级非诉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汇集、多链条驱动的社会矛盾纠纷综合防控新局面,有力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实现群众网格化服务管理满意率达98%,九成以上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在基层网格得到解决,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精准下针 以群众需求为底稿
平安,既是治国者的宏大理想,也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2023年初,全省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深入推进治安防控网补强、矛盾纠纷化解、群防群治效能等“五项攻坚”,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治安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社会治安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江苏始终保持对突出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2023年,全省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2%、破案数同比上升21.6%;现行命案连续6年保持全破,新攻克命案积案43起,其中案发30年以上的7起,命案侦破绩效全国第一;八类案件破案率99.2%,达历史最高;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4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47个;电诈立案、损失数“两降”和破案、抓获数“两升”,预后被骗率全国最低,避免61.7万群众遭受损失;全省群众安全感达99.01%,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除了安全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直观体现。群众的需求群众最清楚。
盐城在全省率先建立2523个市县镇村四级综治网格工作群和16059个居民微信服务群,24小时接收群众诉求信息、咨询事项等内容,每日开展便民服务、平安宣传、信息收集等工作,落实分办、督办、回访“三级程序”。
对于“急难愁盼”问题,除了由群众提出,还需要广大政法干警主动发现。全省组织动员城乡社区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和群防群治力量,常态化开展社会矛盾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活动,及时了解掌握网格内纠纷信息和隐患苗头。
南通市委政法委通过建立“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行动机制,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社会治理的重点,把群众“上访”变成干警“下访”,把“问题清单”变成“成果清单”,实现被动维稳向主动创安的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物业管理、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是群众生活中高发的矛盾纠纷,富民增收、教育“五好”、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等是群众在意的民生热点,直击问题、精准下针是关键。
“巡回法庭成立前,律师都是拉着行李箱来立案,一批几百件都算少的。”面对玉山镇800多个小区的物业纠纷数量高位运行的情况,昆山法院联合昆山市住建局成立全省首家立、调、审一站式“物业巡回法庭”进行集中处理。
省委政法委统筹30余家省级部门,共同推进实施《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行动方案》,富民增收、社会保障扩面提质、“三治”融合善治、平安护航夯基固本等11个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27项年度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活用针法 搭建数字化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要求,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
江苏紧扣矛盾调解、信访维稳和基层治理的新变化新要求,以数智赋能,进一步健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促进各类化解方式衔接。
全省各地充分利用大数据、AI等科技手段,进一步整合升级各类社会治理平台。省委政法委指导各地建设集信访、调解、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诉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横向联通12345政务服务、公安110、矛盾调处、法律服务、阳光信访等信息平台,纵向打通各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信息系统。目前,全省已建成运行72家县级“一站式”平台,逐步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通过非诉讼纠纷解决的“指尖神器”——“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全省法院诉前成功调解案件120.7万件、发出司法建议1902件,检察机关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167份,检察和公安机关共建“一站式”轻罪治理中心44个、1400多件轻微刑事案件达成和解,大量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未讼。
省法院会同省司法厅共同开发的“江苏微解纷”在线调解平台,推进“江苏微解纷”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推动构建基层预防化解纠纷网络。全省所有人民法庭、2365家基层治理单位入驻平台开展纠纷分流化解工作,全省强化调解指导,提升基层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能力。
纠纷化解之外,还有很多直面群众的工作板块,如何活用针法,绣出好效果、新图景,全面助力基层一线实战?
江苏公安建立全国首家省级大数据实战赋能中心,构建起省市县上下贯通、更加适应实战需求的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2023年累计提供数据服务7.2亿次;持续优化“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推进公安网办中心建设,实现88%的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开展“免交证办成事”,深化“苏证通”、电子证照场景应用,赋能221个政务服务系统,累计服务群众达7亿人次。
宿迁完善社会治理指数监测机制,建立涵盖信访稳定、社会治安、法治建设、公共安全四大领域的指标体系,服务市委、市政府精准调度市域治理工作,并打造“云网格”数字网格应用平台,内置“居民助理”智能机器人,为居民提供“点单式”服务。
扬州市邗江区检察院探索建立“数字未检”工作平台,实现云收集、云分析、云监督功能,形成“1个平台、4个模块、N个应用、10万+用户群、每天5万+次取数分析”的数字应用综合平台,构建了未成年人保护“数据生态系统”,探索建立未检数字化场景应用矩阵,以“数字革命”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