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政法要闻
全省政法系统先进典型风采五
2016-07-07 16:57: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敢“亮剑”的反贪先锋  

——记滨海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反贪局长刘文胜 

  古时两军鏖战,狭路相逢敢于“亮剑”者胜;今日反腐战场利剑高悬,也有这样一位检察官,他查处案件拔剑出鞘不手软,令贪腐分子为之胆寒;维护群众权益敢担当有作为,深受群众爱戴。 

  他就是江苏首届“最美法治人物”、“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先进工作者”,滨海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长刘文胜。 

  “蛀虫蝇贪”不放  “硬骨刺头”不惧 

  反腐败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检察官是反腐败的重要力量,有案不办,有腐不惩,就是失职渎职。 

  盐城市原面粉厂12年前改制时,因厂领导私下交易,导致数百名下岗职工切身利益受损,近几年上访不断,曾聚集200多人到市政府集访。2013年,上级将该案交滨海县检察院办理。为了尽快还职工们一个公道,刘文胜前后有4个多月内吃住在办案点,他带着干警先后赶赴浙江、云南等5个省份,白天奔波调查走访、寻找证人,晚上挑灯梳理线索、研究案情,先后取证谈话100余人次,审查账目2000多本,形成的卷宗有1人多高,最终将7名“蛀虫”送上了法庭。案件审结之日,头发花白的老职工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送来一面“反腐先锋”的锦旗,有的老泪纵横,紧紧抓着刘文胜的手不放…… 

  2012年“3.15”前夕,央视曝光了一起发生在滨海县的销售注水注胶猪肉事件。刘文胜闻讯后高度关注,尽管当时手头正在查处几起大要案,仍然在电视曝光半小时之内就迅速部署工作,调集办案骨干对相关当事人进行调查谈话。当时,个别杀猪卖肉“小刀手”蛮横无理,面对检方的询问死不认账,检方团队毫不退缩、迎难而上,通过缜密的调查取证,最终将相关责任人绳之以法。事后,刘文胜及其团队又出谋划策帮助相关单位建章立制,有效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切实维护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为民是党员的“本分”,顺民意才能“得民心”。近年来,刘文胜带领团队成员有针对性地抓住老百姓关注的村镇开发、惠农资金发放等民生领域开展专项行动,先后查办职务犯罪案件108139人;结合办案组织开展9次专项预防调查,推动有关部门完善制度11项,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把自己工作的“辛苦指数”,变成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忠诚作“标尺”  担当敢“亮剑” 

  每一起职务犯罪的背后,往往损害的是党的声誉,侵害的是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刘文胜常说,不办冤假错案,是我的职业底线;办出精品案、办成铁案,是我的工作标准。 

  五年前,一些不法商人在县城规划红线内肆意违建、破坏城市建设规划,不仅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秩序,还激发了社会矛盾,在拆违过程中还多次引发群体性事件。为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刘文胜多次到违建集中区实地察看,与参与小产权房开发的人员“交朋友”,用两年多时间全面掌握了个别规划执法人员和违建人员相互勾结的“黑幕”和“利益链”,紧紧抓住从审批到监管等关键环节,一举突破了涉及多个开发商与社区负责人、行政执法人员的系列贿赂案件3546人,打掉了非法开发背后的“保护伞”,使原本“热火朝天”的小产权房开发偃旗息鼓,用法律铲除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顽疾”。 

  反腐无禁区、无死角,更无例外,对于职务犯罪,只要证据确凿,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查到底。刘文胜任反贪局长后,该县某局负责人举报信满天飞,但经过分析研判,大家认为证据不充分,立案时机未成熟。刘文胜却并未气馁,他始终关注搜集其犯罪证据,期间,此人两次变动工作岗位,六年后退居二线,自认为已经平安“着陆”,却最终难逃法律的严惩。在对其立案传唤后,刘文胜正色告诉他,“为了这一天,我们整整等了六年!如果让你漏网,就对不起滨海百万人民!” 

  唯有“自身正”  方能“腰杆硬 

  公正是司法的“底线”,重质量才能“保公正”。查办职务犯罪,事关大局,责任重大。一个案子办下来,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闪失,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责任在身,如履薄冰。刘文胜对每一个办案细节都认真研究,亲自检查落实,确保办成案、办好案的同时,不出任何差错。他琢磨出来的“办案安全注意事项25条”,归纳总结的定靶、攻心、拆盟、固证、类鉴十字五策侦查法,被同事们称为稳胜工作法,实现了案件快侦快结、高质高效,其经验被省院总结推广,多个外省兄弟院同行前来学习借鉴。 

  面对职务犯罪日益隐蔽化、智能化和复杂化,他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在全市率先建成多功能侦查信息中心,让职务犯罪侦查插上科技的翅膀,借助科技实现精准办案、精细办案,“智慧反贪”建设成效明显。组织查办的多起案件先后被评为全省十大精品案件和优质案件。 

  清正廉洁是检察官的立身之本。滨海是小城,许多人沾亲带故,为了不使自己办案受到困扰,刘文胜跟家人订下约法三章:不打听案情,不替人说情,不收受礼品。他清楚如果自身不正、不净、不硬,又怎能在犯罪嫌疑人面前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因为不愿走关系、找门路,妻子十多年前下岗至今仍无固定工作;因为办案不徇私情,他曾被亲戚朋友当面奚落“六亲不认”。 

  对此刘文胜却是坦然的,他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情义再重重不过法律,情义再大也大不过法律。”他也经常告诫团队成员,“绝不能用手中权力为自己送人情、谋私利,反贪工作只有做到‘门如市、心如水,一尘不染’,方能‘提得起、放得下,百事可为’”。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