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又一年。
2014年,平安江苏建设可谓压力重重、任务艰巨。
依法治国新要求,我省如何在全国新一轮平安建设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经济发展新常态,平安江苏如何护航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人民群众新期盼,政法机关怎样为百姓安居乐业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回答有力,足音铿锵。全省各级政法机关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加大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力度,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创新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积极推进新一轮平安江苏建设,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去年7月,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在江苏考察调研时,充分肯定我省平安建设取得的成效。他指出,近年来,江苏群众安全感和综治工作绩效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在基层基础建设、源头预防化解矛盾、强化法治保障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
化解矛盾出新招见实效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仍然高发易发频发,是“击鼓传花”把矛盾推出去、“熟视无睹”遇到矛盾绕道走,还是敢于直面问题、积极创新方式、依法化解矛盾,作为“大调解”发源地的江苏仍在不断探索。
潘苏云是驻连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新东派出所的一名专职调解员。前不久,连云港市一名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坠落身亡,死者家属因赔偿问题争执不下。潘苏云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她先稳定死者家属的情绪,又与工地负责人进行沟通,经过激烈“拉锯”后,最后商定了合理的赔偿数额,成功调解了这起棘手的赔偿案。
连云港市、县、乡三级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聘请像潘苏云这样的专业调解员196名,派驻到医疗、劳动各个部门,对他们统一指挥,整合资源,从而破解了调解队伍弱化、专业不强,调处工作信息不畅、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协作不力等一系列问题。
去年,我省在“公调、诉调、访调、检调”四项对接基础上,重点推动在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医疗卫生、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等领域建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融合专业部门、行业调处优势作用,化解好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矛盾纠纷,全省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组织矛盾纠纷排查542969次,调解矛盾纠纷46.6万件,调解成功46.3万件,调解成功率99.4%,共劝阻群体性上访7586件、涉及108489人,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1089起,较好地发挥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同时,各地还加大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力度,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民心基础,对9639个重大事项实施稳评,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的发生
利剑突击严打犯罪
“两盗一骗”(入室盗窃、盗窃电动车、通讯网络诈骗)屡打屡现,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成为社会一害。
去年2月初,刚为人父的董某接到一个自称是宿迁市卫生局打来的电话,称国家对新生儿有一笔补贴,结果不慎被骗取8000元钱。警方发现,一段时间内,我省淮安、盐城、苏州、无锡、南京、常州等地,同样理由的电信诈骗案件达100余起,总案值超过200万元。经过精心侦查,赴福建泉州、南平、广西梧州,一举抓获黄某、许某等12名福建安溪籍犯罪嫌疑人。
去年,全省政法机关持续开展打击“两盗一骗”专项行动,破获各类案件2.9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万余名,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发案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
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个人极端犯罪活动,我省组织了3次“利剑”、1次“惊雷”集中清查整治行动,全省没有发生一起暴恐事件,刑事发案同比下降0.7%,其中抢劫、抢夺、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5.3%、31.3%和3.7%,现行命案破案率达99.6%,居全国前列。
针对破坏资源环境刑事犯罪,检察机关共对蓄意污染环境、盗伐滥伐林木、非法猎捕等破坏资源环境的普通刑事犯罪批捕93件160人,人数同比上升37.93%;提起公诉246件553人,人数同比上升27.23%。
针对日益猖獗的毒品犯罪,组织开展全省禁毒会战,实施制毒物品整治、网络涉毒清理、毒品分销清剿等五大战役,全面扫荡社会面涉毒违法犯罪活动。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省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6500余起,其中万克以上毒品大要案件19起、公斤以上毒品大要案件118起,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83起、省级毒品目标案件138起,同比上升69.3%、81.5%,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7700余名,缴获各类毒品2.66吨、易制毒化学品52.8吨,收缴各类枪支56支、子弹489发,缉毒执法战果创历年新高。
把温暖送到每个人心坎上
流动人口户籍、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牵涉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平安,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一直牵挂的问题。
流动人口已成为建设美好江苏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让流动人口也能享受同城待遇,泰州市作出了积极探索。
去年12月,泰州市发布了全面落实流动人口“同城待遇”实施办法,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在泰州市区连续居住2年以上,并参加社会保险的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就可以办理本人、配偶及未婚子女的户口登记手续。
苏州市也积极研究建立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制度,通过合理设置积分指标体系,对有效居住证持有人,根据其个人情况、诚信记录、实际贡献和社会融合度等转化为相应的分值。当积分达到一定分值时,可以享受相应的入学、入户、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公共服务待遇,以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4年,全省各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扎实推进,积极推进居住证制度,不断增强服务管理能力,目前已发放流动人口居住证1100余万张。对特殊人群,我省进一步出台措施,努力让重点特殊人群感受到关心关怀。加大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进一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在全国率先推行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救治。
社区矫正是一项重要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我省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近5年来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4.9万人,绝大多数社区服刑人员被改造为守法公民,工作绩效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社区矫正地方性法规,为这项工作在全国推开积累了成功经验。
下大力气筑牢平安根基
近日,苏州市公安局110接到报警,有市民目击在高速太平出口附近有一行人被拖上车后往蠡口方向行驶。短短两分钟内,苏州警方即指挥辖区民警赶赴现场了解情况,沿线交警布点设卡对嫌疑车辆进行堵截,特警支队待命随时赶赴现场处置,同时警方还协调120待命,对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立即派车处置。
“以前要指挥协调这么多部门,最快要8分钟,而实行联合指挥后,效率大大提高。”苏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
“从8分钟到2分钟”,主要得益于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2014年,我省坚持以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化为重点,积极构建现代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应急处突、打防管控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设施建设的同时,全省公安机关进一步改革了城市治安巡逻体制,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全面组建巡特警专业队伍,城市和县城镇派出所全部成立巡逻处警中队,巡特警达4500多人,专职巡逻辅警近1.4万人,实现了武装巡逻。
县乡村三级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是平安建设的重要阵地和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事关平安建设长远发展。去年,全省各地全面完成县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泰州市将政法维稳、综治法治、公共服务等社会服务管理功能全部整合进中心,实现基层力量大融合、治理大联动、服务大集中,把三级平台建成党委政府的“110”,社会事务的“多管局”。泰兴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现有公安、司法及综治委9个领导小组办公室等12个单位进驻、工作人员70多名、服务窗口31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社区是群众生活的家园,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最终要靠社区来落实。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是“政社互动”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通过提升居民民主自治能力,矛盾纠纷调处率和成功率均达100%,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就地解决”。去年7月下旬,全省推行“政社互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年底,苏南50%、苏中30%、苏北20%的乡镇(街道)全面推行“政社互动”工作。
近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国务委员王勇分别作出批示,要求“积极总结推广江苏太仓‘政社互动’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