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各地动态
见贤思齐炼修为 取法其上建新功
苏州中院召开高质量发展分析会
2024-02-29 16:47: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尽管倒春寒不期而至,一场热气腾腾、元气满满的会议却让苏州法院全体干警振奋起精神,激发出动力,鼓足了干劲。 

  227日,苏州市中级法院党组专门抽出一整天时间,集合全院28个审判执行及综合部门负责人召开高质量发展分析会。围绕各自工作把脉开方:质效指标达到什么水平?在全省处于怎样的位次?短板差距在哪里?争先进位的具体措施又有哪些? 

  “每个人心里都要有一本明白账。”正如苏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蔡绍刚所说,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要注重瞄准最先进的水平、聚焦最前沿的领域、围绕最迫切的需求,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把握内情、了解外情、掌握实情,才能与时俱进提升履职本领、创造一流业绩。 

   理念一新天地宽。“晒”成绩,更“亮”问题,最终的落脚点则在于找准方法、提质增效。一个“新”字起笔,一幅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围绕“新质生产力”,有何新作为? 

  新年伊始,“新质生产力”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迅速引发热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就在科技创新。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到、等不及。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落实最严格、最高效、最平等的司法保护,正是苏州知识产权法庭成立7年来的底气和追求。 

  2名干警获评“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16个案例获评国家级典型,连续四年同时入选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案例;1篇文书获评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连续两年在全国法院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优秀裁判文书评比中蝉联一等奖……亮眼的成绩属于2023年。对标北上广等知识产权审判先进经验,苏州知识产权法庭提出“三精”举措,围绕加强科技创新保障、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强化江南文化保护、提升专业审判能力等方面,做好精到服务、做实精准审判、做优精心培养,持续织就审判与服务兼美的“双面绣”,守护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 

  新质生产力的着眼点,首先在一个“新”字。而这个“新”字,也正是贯穿苏州法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主音符。 

  20171月,全国首批四家知识产权法庭之一花落苏州,到20235月,全省首家互联网法庭在苏州挂牌运行,苏州法院充分发挥全国城市中唯一同时拥有知识产权、破产、国际商事、劳动、互联网五个专业化法庭的平台优势,下好法润营商“一盘棋”,以更高水平司法服务保障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五庭协同”的号角声中,“新”字亦俯拾可见—— 

  苏州破产法庭将全市破产案件结案率提升20.74个百分点,达到76.7%5年以上未结案清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执破融合”改革,推进设立苏州企业重整中心,提升经营主体救治和出清效能,更好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恰逢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三十周年,立足区位优势、紧抓发展契机,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坚持实施精品战略,通过推进多元解纷国际化交流合作、健全域外法查明机制平台、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向着打造一流国际商事法庭和一流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心的目标稳步前进。 

  锚定“全省领先、全国率先”,有何新路子? 

  纵观这场法院高质量发展分析会,从2023年的“四大工程”到2024年的“五项工程”“六项举措”,聚焦“公正与效率”主题,坚持能动司法理念,把“新”字写大、写好、写实,苏州法院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在审判质效提升、执行改革攻坚、五庭协同联动、队伍能力提升这四项基础上,提出‘科技有效赋能’工程,本身就是审判工作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和具象体现。”据苏州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韦炜介绍,去年5月,苏州中院出台了现代化法院建设三年规划,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与苏州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要求相匹配、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全省领先全国率先的现代化人民法院。 

  “这是一场涵盖审判理念、机制、能力和管理的全面现代化征程。”韦炜说。 

  其中,审判理念是关键。会议期间,从立案庭到执行局,从商事审判到家事审判,各条线均提出了打破难点、堵点等行之有效的想法和办法,比如:强化培育商会商事调解,积极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主动融入矛调中心建设、健全纠纷实质化解体系,完善以“自动履行为主、强制执行为辅”的执行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实“有诉必应、有信必复”制度…… 

  这些新思路、新探索都指向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充分发挥能动司法理念,做深做实强化法治保障、深化能动司法、维护安全稳定、保障民生权益、狠抓执法办案、加强队伍建设“六项举措”,最终实现双赢多赢共赢、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立足“第一资源”,有何新面貌? 

  从去年ChatGPT火爆全球到今年Sora横空出世,信息时代瞬息万变,法院工作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伴随去年以来“未来法官助手”在苏州法院率先研发应用,不仅为加快数字法院建设,推进审判能力现代化写下了鲜明的注脚,也在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方面,提出了更多新课题、新挑战。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几乎每一个部门的发言,都离不开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临近会议尾声,蔡绍刚针对新形势下法院队伍的新发展需求,特别聚焦审判能力现代化作出强调部署。明确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符合司法规律的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正向激励体系,一体融合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不断提升政治能力、学习研究能力、运用法律政策能力、防范化解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科技应用能力“七种能力”,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法院铁军。 

  说到,就要做到;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苏工苏作”精神,用“求极致”的追求勇创一流、勇争第一,苏州法院不断厚植“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领先率先发展新优势,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