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省最新测评通报,常州市武进区2019年度群众安全感达98.8%,为历史最高,位居常州市第一。
安全感的形成,是广大百姓对社会治安的感性认识、对自身安全风险的自我评估及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复杂过程。它涉及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卫生安全、经济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等等。城市安不安全,百姓最有发言权。家住湖塘的王女士是一名地道的外来媳妇,已落户武进区5年,她的最大感受就是这里的社会治安好。“不管多晚回家,心里都不会慌乱。我的父亲母亲过来探亲,我带他们去吃宵夜,他们都感觉这里的治安好,整个城市有条不紊,为我能够生活在武进感到高兴。”
群众的感知背后,是政法部门持之以恒的苦战。2019年,武进区委政法委紧扣服务保障“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决胜年”主题,扎实践行护航大局使命与为民服务初心,全面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责主业。
聚焦深挖根治,推进扫黑除恶纵深发展。持续强化严厉打击,组织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近30次,牵头会商重大案件近20件;抽调区有关部门30名业务骨干,进驻区扫黑办集中办公、实体运作;累计刊播专题新闻700余篇(条),发送短信提示400万条,印发宣传资料70万份;全区累计办理寻衅滋事等九类案件500余件2500余人,其中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2个26人,恶势力犯罪集团8个95人,各项主要打处指标位居全市前列。部署开展“打财断血”行动,共计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1.65亿元;持续密切同纪检监察机关协作配合,加强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处置;开展“套路贷”及非法集资、赌博、征地拆迁和三类特殊人群等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扫楼扫街”760余次,关停整顿非法金融经营主体400余家,落实重点人员分级管控近6000名。扎实做好督查整改,对标中央省市要求,开展自主督导,巡查点位101个,提出整改意见近200条;推动成立配合中央扫黑除恶督导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配合中央扫黑除恶督导工作的实施方案》;根据中央督导反馈意见,出台实施《边督边改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中央督导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顺利通过中央督导“回头看”。
聚焦提质增效,网格集成作用已然显现。夯实网格基础,持续推进“并网”“拆庙”,整合区级条线系统16个,创新开展乡镇专线整合,相关试点板块全年预计节省经费270余万元;出台实施《关于明确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通知》,实现全区基础网格专职网格员配备全覆盖;开展网格员集中培训3次,分散培训30余次,业务骨干参训6000余人次。提升网格成效,全年累计上报流转事项100余万项,办结率超99%,开展各类走访服务90余万次;区镇两级流转事项5万余项;评选确定网格工作示范点22个,南夏墅街道大学新村三社区“‘五善’网格工作法”和戚墅堰街道“741”工作模式面向全省推广。凸显网格定位,全力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禁毒反毒任务等社会治理重点,协助化解矛盾纠纷2000余起。积极响应263专项行动、中心城区专项整治攻坚、烟花爆竹禁放以及秸秆焚烧巡查等区级重点任务,累计上报处置各类事项2万余条。
聚焦方式创新,不断优化治理体系。项目化推进,24个区级社会治理微创新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易制毒化学品企业‘放管服’改革”等5个项目获评市级荣誉;组织推荐的13个重点调研课题成功入围市级评选名单,其中7篇获评优秀课题。专业化建设,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联合区法院、司法局、湖塘镇,创新试点“府院对接、区镇联动”矛盾化解“四方共建”工作,全面构建起党政领导、法院主推、司法协同、区镇联动的矛盾纠纷解决新格局。全面实施易制毒化学品企业“放管服”改革,全区573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全部纳入管控,2019年以来,我区未发生非法走私、买卖易制毒化学品案件。三是集中化整治,牵头部署非法捕捞专项整治,整治期间共计开展大规模联合整治行动10余场,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收缴各类非法捕捞工具近600件,非法捕捞发案同比下降50%。推动组建群租房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启动为期1年集中整治工作,现已初见成效,共计发放宣传手册20余万份,登记群租房居住人员3100余人,排查安全隐患近500处;同时,该项工作被纳入2020年全区综合考核,群租房整治工程被区人大代表票决为2020年全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