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泗阳法院积极推进调解程序前置改革和相关配套机制建设,坚持“立足自身、以我为主”的工作思路,扎实打造“精品式”驻院调解,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工作取得重点突破。1—10月,驻院人民调解工作室共接收诉前调解案件3429件,占到全部诉前调解案件的78.76%;调解成功1338件,占到全部调解成功案件的94.56%。同时,全院新收民商事一审案件7855件,同比下降13.27%,人案矛盾初步得到缓解,多元化解成效逐步显现。
“搭台架桥”,疏通多元化解“快车道”
主动对接全县“大调解”网络,与县政法委、司法局联合制定《关于深化全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进民事纠纷诉外调解工作的实施办法》,确立诉外调解工作宏观运行规则,提前疏通转岗书记员身份认定、调解工作考核保障等后期障碍。联合司法局共设“非诉讼服务法院分中心”,建立4个专项调解室,强化对纠纷的“分诊”化解。开发上线“诉前委派调解案件网上管理系统”,由诉调对接办公室实时掌控调度,根据不同调解员的能力和特长合理分派案件,形成“分得好、接得住、调得成”的良好局面。
“配将点兵”,组建驻院调解“尖刀班”
从法院、司法局精心挑选4名政法条线退休老同志,其中1人系前立案庭庭长、审委会委员,经县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作为人民调解员进驻调解工作室;以保持聘用底薪不变、超基数调解按件计酬为激励,从全院56个报名者中遴选出8名业务素养好、调解热情高的聘用制书记员,充实到驻院人民调解工作室,驻院人民调解员由原来的4名增加至12名,业务骨干与新生力量俱备、工作经验与专业能力俱全,形成一支“新老搭配、专长互补”的驻院调解先锋力量。
“拧绳串线”,打稳诉调对接“组合拳”
将驻院人民调解员分成三个组,编入立案庭三个速裁团队,建立起驻院人民调解员与速裁法官紧密配合的“3+3”“多元调解+速裁”团队模式。速裁法官负责“一对一”式调解指导,对于调解成功需要出具法律文书的,一律经由指导法官审核把关,形成司法效力,固化调解成果;调解不成需转立案的,由调解人员将基本事实、争议焦点进行归纳并提出审理建议上传至“诉前委派调解案件网上管理系统”,经转换后在法官办案系统同步生成案件卷宗,方便指导法官后续速裁。
“以案定补”,注足考核激励“助推剂”
推动县司法局、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定出台《泗阳县人民调解案件补贴实施办法(试行)》,将驻院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县专项调解资金给予补贴。制定出台《驻法院调解工作室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按照“一案一补”“以案定补”的原则,由诉调对接办公室根据结案数量、结案方式和社会效果进行考核;对任务基数未完成、超期未调解结案和卷宗未按时归档等行为,予以扣除绩效、通报批评,在保护积极性的同时强化对调解员的规范管理。“月考核、季兑现”,上一季度共5.6万元补贴已全部按时发放。
“品牌树型”,塑造群众心中“好口碑”
以打造一批在百姓当中接地气、有口碑、叫得响的品牌调解室为目标,相继设立以退休干部田林清、退休法官陈月英和转岗书记员臧波命名的“老田调解工作室”“陈月英家事调解工作室”和“臧波调解工作室”。臧波积极探索调解方式,自创形成“诉前调解实用六法”,月均成功调解案件71件,调解成功率达58.47%,成为院内外响当当的“金牌调解员”。田林清、陈月英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熟悉相邻的优势,吸引许多当事人慕名而来。通过调解能手发挥引领示范效应,驻院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影响正得以迅速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