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公安局淮阴分局南陈集派出所认真贯彻上级部署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完善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全力保障辖区和谐稳定。按照上级创建“枫桥式派出所”的工作要求,以“四个坚持”为重点,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强化和规范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升队伍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的能力;以“党建引领、群防群治、打防结合、服务群众”为抓手,不断创新爱民、惠民举措,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农村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党建统领聚警心。南陈集派出所党支部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落实好“三会一课”、每周二集中学习、月度大讲堂等制度,运用“学习强国”等载体,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和红色教育等活动,深化党性教育,夯实党建基础,把支部打造成坚实的战斗堡垒,有效提升了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坚持党建促业务。坚持“以党建促所建、以所建促业务”的方针,强化党建示范点建设,组织党员民警制定岗位目标,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日主题活动、党员为群众做实事等活动,为党员搭建争先创优平台,促进民警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教育引导民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深化共建生合力。南陈集派出所党支部班子积极争取南陈集镇党委支持,推动社区民警入村“两委”班子,开展结对共建,将党建工作向村组延伸拓展,推动村组干部、治安员参与治安防控、信息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狠抓村组源头治理,做好预警、预测、预防工作,不断提高发现和感知问题的能力,推动警务工作向末端延伸,推进枫桥式派出所创建工作。
推进网格化管理。推动社区民警兼任村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与村“两委”合署办公,落实网格化“巡逻防控”网格配置民警、辅警,组建了网格警务团队驻点守护;组织动员村组干部、老党员、信息员、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群防群治,推行“社区民警+党员+群众”制度,形成齐抓共管、联合帮教、接力稳控工作模式,梳理纠纷、纳入视线、联合管控、化解矛盾,促进治安隐患排查深入化,形成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的服务格局。推动治安防控建设群众化,有力提高治安管理水平。2019年以来,利用网格警务团队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开展治安巡逻80余次、宣传教育36次、安保工作11次,提供救助服务67次,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人。
建立会商机制。创新性地设立群众问题反馈点,及时了解群众困难,听取群众的意见,真正把基层工作落实到群众中去。邀请当事人、村组干部、乡贤、调解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群众代表等召开座谈会,集中解决辖区社情民意突出的矛盾纠纷,力求辖区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源头。近两年以来,南陈集镇陈集村的刘某和徐某因土地流转的地界问题多次发生纠纷,为了彻底化解矛盾,派出所于今年8月主持召开座谈会,邀请南陈集镇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村组干部、知情人、群众代表以及矛盾双方坐到一起,共同研究解决,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双方搁置争议,各退一步,消除了多年积怨,心平气和将矛盾成功化解。
构建三级调解网络。完善“派出所—驻村警务室—村委会”三级调解网络,与镇司法所开展合作,安排法律援助律师前置至驻村警务室,将驻村“微型调解室”“微型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调解“小纠纷”、解决“小难题”,最大限度消除社会隐患。在矛盾调处中,坚持以人为本,在依法解决群众诉求的同时尽可能地给予人文关怀。五年来,南陈集派出所成功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0余起。
全面推行“小案必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刑侦工作,既放眼跨区域大案,又立足辖区破小案,让人民群众有更真切的安全感、幸福感。2019年以来,派出所取得了“三降”“三升”的显著成效,即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2.1%,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治安案件同比下降9.6%;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7人,同比上升5.9%,移送起诉6人,同比上升1.8%,行政处罚23人,同比上升7.3%。2019年上半年群众对派出所工作满意度96.4%,较上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
铁腕打击恶性犯罪。南陈集派出所坚持强力打击犯罪“零容忍”,立足辖区警情特点,压缩违法犯罪空间,最大限度提升打击实效。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聚焦与黑恶犯罪紧密关联的违法犯罪活动,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有力保障辖区安宁稳定;紧盯“盗抢骗”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活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切实维护辖区公共安全。
强化社会面管控。落实巡逻防控机制,开展武装夜巡、车巡、步巡,将警力摆上街面,投向隐患突出、治安复杂的路段、区域和时段,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点加大对超市、医院、校园周边等人流密集区域巡控力度,依托技术手段,推动构建“以主要街道为线性覆盖+以重点部位为点位覆盖”全覆盖格局,减少治安防控盲区,提升治安防控能力,服务案侦、服务群众效果明显。今年以来,派出所对4个驻村警务室和2个学校警务室进行了规范化运作,“人、技、物”三位一体,治安防范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成立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学校治安保卫工作,护学岗由民警带领辅警加强学校上、放学期间值班保卫,确保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
窗口服务倾真情。围绕“服务不缺位”的目标,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派出所服务大厅实施“一站式服务”,列出清单一次告知,让办事群众“只跑一次”,设置饮水设施、便民椅、印制办事流程告知单,方便群众办事和查询。开展窗口服务建设,加强窗口民警业务学习,提升业务能力,熟练掌握岗位业务,准确解答群众咨询,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把户籍服务窗口建成密切警民关系纽带和桥梁,争创窗口服务品牌,树立公安窗口良好形象。
掌中服务零距离。开通微警务,派出所设立微信群,定期公开工作信息,宣传安全防范知识,随时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政策咨询、办事指引、安防宣传、法制教育等交流互动,最大程度将服务前移,将网上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的“最后一米”,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纾难解困亲民心。派出所成立爱心服务小队,积极开展爱心工程,用爱心搭建服务关心困难群体的桥梁,解决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日常照顾问题。坚持村委会牵头、派出所配合,组织民警、小队成员、责任区志愿者努力促成低龄健康老人与独居老人结对,儿童与学校搭伴的基本保障服务。
畅通联络解民忧。为方便老年群体和残障人士,责任区民警为居民发放了警民联系卡,上面既有派出所的报警电话,还有责任区民警的联系方式,需要的时候拿出卡片拨打电话,便有专职民警进行引导。同时对行动不便群众主动服务,对特殊困难的人特殊服务。随着创立时间的推移,南陈集派出所在服务群众方面的一系列举措效果显著。警民关系的和谐也在很大程度的激发了民警工作积极性,更提升了辖区居民满意度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