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各地动态
徐州市铜山区“点、线、面”服务农民工讨薪维权有成效
2018-12-17 03:49: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今年以来,徐州市铜山区司法局积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主动打好法律服务“组合拳”,积极消除农民工群体不稳定因素,有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成效明显。1-11月份,全区累计办理涉农民工法律援助824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案件平均办结时间为14.97/天,平均每件案件结案时间比去年同期缩短近20天;排查化解农民工讨薪纠纷574件,调处成功率99.5%    

  一、把握工作点,多管齐下     

  一是紧扣时间节点,做好“总策划”。紧扣春节、中秋、农忙等时间节点,结合“情系民工”“法进招聘会”“法律扶贫”等活动,紧抓农民工和企业管理人员,突出“调解优先、法援保障、普法全程”三项原则,有序开展各类农民工维权普法活动。二是注重分析研判,打好“分时仗”。定期汇总分析涉农民工案件成因、类型、数量增减等趋势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方案、完善服务方式;与劳动、人社、信访等单位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和联动处置机制,及时快速通报侵害农民工权益的倾向性、苗头性信息,多维度构建风险“防护墙”。三是建全工作站点,织密“服务网”。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工作点”推进法律援助站点全域覆盖,为便利农民工就近获取法服务,今年又增设5个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安科园、地铁站、在建工地等设立8个流动普法救助点,推介“12348法网”和“掌上法律援助”小助手,保障农民工就近获得免费的法律服务。     

  二、缕细服务线,覆盖全程     

  一是重调解,纠纷排查“零盲区”。完善矛盾纠纷信息收集、研判、调处快速反应机制,在矛盾纠纷易多发的行业和地区设置流动调解岗,每周一排查、一研判,对具有倾向性的矛盾纠纷主动介入,快速调解;组织22个司法所,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法律扶贫”等活动,联合综治、信访等部门,实地走访在建工地、劳动密集型企业、污染防治停产停工企业等,重点梳理劳资纠纷,对出现的欠薪苗头型、隐患型企业,及时督促企业管理人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切实将矛盾纠纷消灭于萌芽状态。二是强救济,法律援助“零障碍”。实行“一通道、两跟踪、三协作”的法律援助服务模式,畅通农民工维权助“绿色通道”,对涉及农民工讨薪、工伤案件不再进行经济状况审查,申请就立,立后就办,快速受理、快速指派、快速办理;与法院、检察院、劳动仲裁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强化信息沟通共享,主动对接,主动援助,推进涉农民工案件快速审理、快速执结;对涉及外来务工人员、少数民族等特殊情形,“加速”办理,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住宿、交通等损失。三是善回访,跟踪反馈“零投诉”。健全案件回访制度,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过程中实行全程动态跟踪、案件办结后定期跟踪回访,“一对一”服务,了解农民工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升服务质量;对已调解的案件,定期回访,确保矛盾纠纷解决到位、不留死角。在全区各个农民工服务站点设立投诉箱、公开投诉电话,成立农民工案件质量督查小组,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目前,铜山区涉农民工法律服务连续8年无投诉。     

  三、完善服务面,提质增效     

  一是加强法律援助律师队伍建设,吸纳一批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人数众多、复杂疑难等案件,集中“会诊”、协同作战,共同解决,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变“被动指派”为“多向选择”,农民工根据需要可自主选择援助律师。二是延伸服务平台。聚焦农民工维权讨薪新问题、新矛盾、新难点,不断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为需求不同的农民工提供上门服务、视讯服务、预约服务等,实现线下服务“一站通”、热线服务“一线通”、网络服务“一网通”的全覆盖格局。设立农民工“心理诊室”,具有心理资格证书的法律专业人才值班“坐诊”,帮助农民工疏导负面情绪,引导其依法维权。三是深化“援X对接”机制。一方面加强与法院、民政、劳动仲裁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协作,主动提供法律援助;另一方面,加强人民调解、公证、信访等与法律援助的衔接,对需要法律援助的,快速启动法律援助程序,对一些案情简单、事实清楚、争议不大、可以运用调解手段结案的讨薪案件,积极运用调解等非诉方式解决。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