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罹困,温情裁判撑片天
13岁的年纪,本该是在学校里专心学习、享受青春的豆蔻年华,然而宿迁泗阳县某乡镇的张某却早早的辍学在家,无所依归。
原来父母协议离婚后,母亲姚某以协议中未要求其支付抚养费而对张某不闻不问,随之共同生活的张父又不幸因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失去视力,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仅有的低保收入和有限的社会救助尚不足以负担张父必需的治疗费,日常开支更是没有着落。坚强的姑娘无奈拿起了法律的武器向泗阳法院起诉要求母亲姚某支付抚养费。法院认为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遂根据张某现在的生活、学习情况及结合当地的实际生活需要,作出了姚某每月支付400元抚养费的判决。判决生效后,姚某拖欠抚养费6000元拒不履行,张某只得向泗阳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时不我待,攻坚克难兑现爱
执行法官周学峰接手该案后极为重视,一面安抚张姓父女的情绪,一面细致阅卷,逐项核查执行指挥中心流转的姚某财产网络查控情况。不曾想,对姚某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的“全网”筛查一无所获, 几番“线下”搜查也无功而返。先前送达的执行通知书石沉大海,多次电话联系更无音信。就连张姓父女除了知道姚某的母亲住处外,对姚某下落和财产线索却一无所知。作为一名部队转业地方的侦查老兵,同为一名孩子的父亲,难道就坐等案件终本了结?难道就任由那片天空再次崩塌?亲情破碎的离殤,无枝可栖的惆怅,或是这罹困女孩生命无法承受之重,而无财可执的现实,便会是那最后一颗稻草!
“决不能让这样的情况出现!”,疑难案件会商会上,执行法官立下誓言。
通过走访熟悉情况的家旁邻居、村组干部,执行法官掌握了双方矛盾的症结和姚某亦不宽裕的现实,秉持“细心、耐心、贴心”的“三心工作法”,执行法官拜访了姚某的母亲,通过法律释明和劝说,姚某的母亲终于认识到拒不履行的严重后果,表示愿意动员亲友代为履行。最终,亲友将6000元抚养费凑齐后陪着姚某一起来到法院如数缴纳,并表示以后将按生效判决如期履行。
送款上门,让爱续航救助忙
考虑到张姓父女身体和交通等诸多不便,执行法官驱车半个小时,在第一时间将6000元抚养费送到了张姓父女的家中。执行法官表示下一步还将积极拓宽救助渠道,丰富救助方式,争取让豆蔻年华的张某早日重返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