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78岁了,老伴去世多年,平时跟着三个儿子轮住生活。别人家都搬进了新楼房,而我却因几个儿子不愿意补齐4万元的房款,迟迟无法住进新区楼房”。这是沭阳县扎下镇卢巷村罗彩云向记者说得话。
该村“草根调解员”晏井学得知此事后,和几位“草根调解员”一起找到罗大娘的儿子劝说。俗话说:“养儿养女防后老……”。经过几次上门做工作,终于说服他们凑齐差价,让老人住上新房,使罗大娘整天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沭阳县为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工作,在474个村(居)建立“草根调解员”队伍。这些“草根调解员”活跃奔走在田间地头,充分发挥人熟、威望高、经验足、办法多、敢担当、善于串针引线的优势,依据法律法规、乡规民约、道德规范、亲情、道德力量,调处农村宅基地纠纷、邻里瓜葛、家族矛盾、老人赡养、土地纠纷等方面的各种棘手矛盾,用“民调”的办法补齐了“官调”的短板。用他们遵纪守法,公道正派的形象来影响、感召身边人。不少群众说:“是‘草根调解员’打开了我们的‘心锁’”。
沭阳县充分把各乡镇场、街道愿意奉献余热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群众老代表、老族长”邀请出来,为他们颁发“草根调解员”聘书。在正式上岗前,各乡镇综治中心还专门对他们进行培训。这些“草根调解员”立足情理与法规,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就能把矛盾及时化解。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草根调解员”解决咱群众自己的事,不仅能消除好隔阂、解决好争执,能治标、又管治本。
沭阳县高墟镇有一家主叫张四毛,因盖三层边房和邻居王家发生了矛盾。王家的理由是,阳光遮挡影响了晒衣、种菜。双方吵得十分厉害。”闻讯赶来的村“草根调解员”宋安友主动帮忙调解。宋安友以前在村里担任过治保主任,由于年龄大了下岗任“草根调解员”,在当地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宋安友拉着张四毛和小王在施工现场坐了下来,只见他耐心地听着张四毛和小王先后讲述事情的经过,他微笑向双方当事人讲“三尺巷”的故事,语重心长地对张四毛说:“好亲不如近邻,向张四毛提岀少盖一层的建议”。最终张四毛和小王达成了协议,使双方握手言和。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成为“草根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的法宝和技巧,遇到邻里纠纷把双方当事人叫到一起,心平气和的让双方各自陈述矛盾,摆摆自己的“理由”,调解员们畅所欲言给相互评评“理儿”,让当事人看到自己的“短处”和“症结”,思想疙瘩解开了,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在沭阳县,像宋安友一样的“草根调解员”有4000多人。各乡镇综治中心按月召开“草根调解员”例会日,利用例会对各村治保主任和“草根调解员”进行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和调解技能培训,对复杂疑难纠纷进行分析、“会诊”,集中力量进行化解,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今年以来,该县经“草根调解员”调解的各类纠纷共12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