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各地动态
昆山市以网格化建设引领城市精细化治理
2017-09-13 14:11: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近年来,昆山市按照上级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的部署要求,围绕“问题查找精准、原因分析精准、措施应对精准、职责落实精准、效果评价精准”的总目标,以网格化建设为导引,整合现有资源要素,打造布局网格化、内容多元化、管理科学化、运行信息化、服务规范化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全市15个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311个村(社区)划分为1517个基础网格,所有网格全部编号上图,形成全市网格“一张图”。

  一、整合资源,实现一网管理。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成立市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推进全市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操作细则,完善市、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村(社区)三级平台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组织架构,明确功能设置、工作机制、职责任务。二是科学划分网格。在全市范围内统一网格设置,城市片区以小区、楼栋等为基础,以所辖居民户数为标准划分网格;农村以自然村落、村民小组为基础划分网格;开发区等工业区域以企业、流动人口数为基础,结合区域特点划分网格。对职能部门设立的专业网格进行调整,由一个或数个相邻的基础网格构成。基础网格统一编号,具有唯一性。任意相邻网格的周界无缝对接、不留空白,实现全市“一张网”管理。三是合理配置人员。全市1517个基础网格由1517名村(社区)干部担任网格长,同时择优选配1716名网格辅助人员配合网格长开展工作。以“1+N”模式配备网格工作人员,即每个基础网格配备1位网格长,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公安、城管、民政、安监、环保等专业领域的若干专业网格员,以及社会治理、为民服务等综合性事务的网格辅助人员和志愿者。四是细化工作职责。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以责任清单方式,实行“定人、定格、定岗、定责、定点”管理,要求做到网格内人员情况、区域设施、矛盾隐患“三必清”和困难群众、独居老人、心理失衡或有疾患的人员、失业人员、暂住人口“五必访”。建立以工作量、事件办理及时率、群众满意率为基础的网格员考评机制,推动其有效履职尽责。五是加强动态管理。网格长(员)担负“站岗放哨,通风报信”的职责,每天利用手机移动终端,到负责的网格内开展巡查,早晚至少采集一次“人、地、事、物、情”等信息,在第一时间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遇本级不能处置的情形,提交上一级处置。 

  二、搭建平台,形成三级联动。一是形成三级平台治理“中枢”。以市综治中心(一级平台)、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综治中心(二级平台)、村(社区)综治办(三级平台)为组织架构,形成包含信息采集、分析研判、指挥调度、事项处理、绩效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治理新平台。二是构建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由市综治办牵头,依托大平台、大数据,建设“一点登录、全网关联,一人采集、各方应用”的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综治大研判。逐步建立以自然人身份证号码和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的网格化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交互和工作联动。开通业务查询接口,设置一定权限,为其他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支撑。三是构建治理事项一图管理。建设全市网格化GIS地图,将各类要素信息全部上图,实现“人在格中布、监控格中看、事在格中现"。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综治中心负责绘制辖区内的网格地图,界定基础网格的区域范围。村(社区)负责建立网格信息档案,实现党的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建设管理、乡村文明等事项的全覆盖。四是优化流程实现一网通办。按照“逐级受理、分类处置、全程跟踪、及时反馈”原则处置网格事项。三级平台施行“微循环”流程,完成基层社会治理事项的处理;二级平台施行“小循环”流程,沟通协调上下级平台,对本级网格化事项进行分流处置;一级平台施行“大循环”流程,对下一级平台的重要事项进行协调分流,对交办事项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 

  三、完善机制,推进多元共治。一是推进平台“全通联”。将市信息中心数据库、“数字城管”、“12345”  公共服务平台等部门整体进驻市综合治理联动中心,逐步整合相同或相近职能事项,实行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城市管理事项在一个平台分派流转、联动处置。对信息系统汇聚的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把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带有一定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及时上报,为市委、市政府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决策参考。二是打造诉求“直通车”。全面梳理现有各类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热线电话,保留“12345”一个热线号码,受理全市范围内涉及党政职能部门的各类非紧急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一个号码受理”。加强与“110"接处警平台等专业平台的联通对接,实现热线(电话)、网络(网站)、新媒体(微信)等民生诉求的全情受理。三是构建管理“数据云”。全市5480个公安监控全部接入网格化信息系统,12320个社会面监控点位逐步接入网格化信息系统,均能即时调看实时图像。推进房屋“二维码”管理,将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实有单位等信息全面导入网格化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格、格进图”。

  四、精细治理,提升群众获得感。一是信息采集便捷化。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时使用移动终端扫描二代身份证,后台系统自动比对房屋、地理等数据,网格员只需核对手机号码、工作单位等简单信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理有关业务。二是事件处置高效化。网格事件通过移动终端上传后,分级流转办理,一网办结,最终由网格员进行确认。进一步强化综合执法、联合执法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处置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简化网格事项处置流程,健全情报研判、动态管理等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全市上报事件48377件,办结46020件,办结率95.13%。三是城市治理精细化。将便民服务中心、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和综治中心涉及的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网格化治理等内容纳入联动机制建设体系,对治理力量、信息平台、管理网格等进行优化整合,实现相关事项的数据汇集、指挥集成、力量聚合和执法联动,使城市的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持续提升。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