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各地动态
宿迁沭阳500多块“法治文化墙”面向群众“说话”
2017-07-20 08:25: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为加快法治沭阳建设进程,沭阳县委政法委着重面向基层加大法治宣传工作力度,结合农村实际,以求实惠、重实效为前提,要求全县40个乡镇、场、街道、474个村()400多个小区,充分利用学校、企业、街面、小区院墙,开辟法治文化墙,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仆实的法治文化教育。  

  各辖区法治文化墙按不同类型依次布置,内容分为中国古代法治文化、公正执法文化、廉洁从政文化、民事调解文化、法律法规文化、孝德文化、精神文明文化等类,采用古今中外著名的法治名言、故事、人物、法治提示、顺口溜等字画,以图文并茂,趣味性强,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形式,面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个巴掌拍不响,不要半斤对八两;家家争做文明户,遵纪守法记心上。”“饶人不是痴,逞强惹祸殃,邻里纳祥和,国和能兴帮”……    

  这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简单好记的小诗,被写在江苏省沭阳县七雄街道村委会的黑板和报栏上。村民们到田间干活,带孩子上学、赶集,每天都要望一望,人人都可记得住。 村党支部书记为了考验青年人对老人的孝敬程度,在黑板报上写“妻子想吃黄香梨,半夜三更去赶集,老娘想吃黄烧饼,哪有闲钱补漏勺。”认为对的在黑板上打钩,认为不对的可以重写,请自思、自查、自改。黑板上这几句顺口溜,引起前来学习的青年人的议论。不少青年说:“在我们村不孝敬老人的现象还是有的,妻子想吃黄香梨可以去买,老娘想吃黄烧饼,我们更要去买”。因此,众青年决定把黑板上的“哪有闲钱补漏勺”这句话擦去,换上“阴雨无阻去赶集”。 沭阳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县综治办主任李秉揩介绍说,“七雄街道利用"特色民俗文化"的教育形式,增强了村民的法治意识,提高了村民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沭阳县七雄街道充分利用特色民俗文化推进法治建设的做法,很快引起周边乡镇效仿。各个乡镇围绕邻里、宅基、产权、征地、交通、赡养等问题,开展“借鉴民俗,化解难事”主题活动。    

  李恒镇西河村李某和张某两家,因界址一棵小树而发生矛盾纠纷,两家人一路争吵到村部找村干部评理。当时村干部到镇里开会去了,当事双方只能看着村治文化墙等着。“古无冤、近无仇,针尖麦芒不可有,乡里乡亲是缘分,相逢一笑化干戈,千金难买是和谐,宽容谦让是美德,实在一时想不通,人民调解做工作,大事分清对与错,小事提倡讲风格。”两家人看到村法治文化墙上的劝和诗,都生出后悔之心。于是,老李开口说:“老张啊,回去吧。” 老李前脚走,老张带着一家老小随后跟着。到家后,老张看老李拿着斧头砍掉了小树,老张忙奔到老李身边,递上一支香烟又点上火,两人相视一笑,满天乌云散去。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