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港闸分局秦灶派出所按照“实战、实用、实效”原则,创新建立案件管理室,实现对“警情、案件、场所、卷宗、人员、财物”等执法环节的源头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执法监督全流程管理体系,全力助推基层所队执法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
截至目前,秦灶派出所接处警数据、案件办理及办案区“四个一律”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比分别下降46%、38%和30%,群众满意度、对警情处置满意率分别达97%和99%。该所也先后荣获“江苏省执法示范所队”、“南通市公安机关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南通市公安机关作风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标准化引领,夯实执法保障
2015年初,秦灶派出所辖区发生一起超市被盗案。办案民警按照惯例,将记载嫌疑人在中心现场实施盗窃全过程的视频资料存放在自己的办公电脑内。后民警通过该视频资料中的一个细节锁定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到案后,拒不交代。关键时刻,办案民警的电脑突发严重故障。所幸通过专业人员的努力,数据得以恢复。
“基层执法实践中,不少证据资料往往都是办案民警自行保管。像调查取证不及时全面、程序违法,案件材料、证物管理等这些问题,往往是屡纠屡犯的突出执法问题。”具有多年基层公安工作经验的秦灶派出所所长黄劲松对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深有体会。
为提升基层执法单位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监督水平,秦灶派出所领导班子萌生了建立案件管理室的想法。
“民警参与的过程,既强化了对各项标准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也为案件管理室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打下了基础。”黄劲松说,结合工作实际,他们紧抓设施、人员和机制三个环节,全面强化执法支撑保障。
——案件管理室紧邻办案区和物证室,分办公区、资料室及通案室,使用电子智能门禁,配齐办公设备,并合理设置了10大类别相关卷宗材料存放区,做到专柜专放。
——设置警情管理员、案卷管理员、执法流程管理员等岗位,按照“2+2”模式配备2名民警和2名警务辅助人员,承担全所警情处置、案件办理、涉案财物管理、办案场所使用、案件卷宗管理等执法工作的监督管理。
——制定出台《案件管理室工作规范》《案件管理室案件管理流程》等5套工作制度,每项工作定流程、每个环节定标准,并绘制流程图,对民警的各项执法活动加以指引和规范。
全程化监督,严格执法管理
2015年10月,秦灶派出所案件管理室建成并投入使用。
针对民警在“警情”、“案件”方面容易出现的执法问题,案件管理室根据执法监督每日通报制度,每天对前24小时的接处警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以短信的形式发送至责任民警,对符合证据要求的材料存放至民警个人案件保管柜,对需要补证的材料,以“案件办理派遣单”形式转递至责任民警。对警情、案件实行100%回访,对回访不满意的,一律倒查现场执法仪录像,及时发现、整改问题。
针对民警在“场所”、“卷宗”方面容易出现的执法问题,确保视频监控辐射所有执法办案场所,结合实地巡查的方式,对进出办案区审查人员是否报备、入所被审查人员是否人身安检、是否采集标准化信息、是否登记随身物品,及民警是否依法办案等“四个一律”执行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督,做到“监控全覆盖、巡查全时空、责任全落实”。
针对民警在“人员”、“财物”方面容易出现的执法问题,强化入所审查人员的日常监管,对发现的各类执法问题分类记载到民警个人的执法档案;健全涉案财物管理制度,将涉案财物统一交由案件管理室妥善保管、有序存放,做到“人走、案了、物必清”。
据统计,案件管理室运行以来,秦灶派出所共发现并解决民警执法领域问题30余个,接处警数据、案件办理以及办案区“四个一律”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下降了46%、38%和30%。辖区群众对秦灶派出所工作满意度、警情处置满意度分别达97%和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