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地处江苏东南部,通江达海,集“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于一身,自古因水而得名。
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快速拉动水上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水域交通、治安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面对水上治安状况发生的变化,南通市公安局水警支队坚持打、防、管“三管齐下”,强化水上治安复杂地区整治,与海事、水利、长航、渔政等部门建立起24小时响应联动协作机制,构建起全新的水上综合治理模式,为南通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搭建水上执法联动平台,打造“1+N”防控模式
顾瑜是水警支队一名普通的水上片警,他的工作量一点都不比社区民警少,以水为路,以船为家,用脚步丈量水域平安。每一条江边小道、每一条停泊的船只、每一户船民他都“门儿清”。除了走访辖区船民,他和战友们每天必做的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江面巡逻,不定期对过往船只进行安全检查。
结合本地水域实际特点,南通市公安局水警支队重点构建了“码头管控、航道巡控、杂船稳控”三道防线,着力加强对沿江电厂、自来水取水口、危化品码头、水上服务区、加油趸船等重点部位和等级航道、各类船舶的安全监管,形成水面巡防、水路堵控、单位守护、科技防控、群众联防等防控格局,全方位构筑水域安全立体防控网,有效防范各类水域安全风险。
水上治安综合治理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多部门协同。水警支队先后会同南通海事局、南通市渔政监督支队、南通市水利局等行政执法单位,建立了以“联勤、联治、联防”为主要内容的全天候响应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及工作责任“捆绑链”,实现装备共享、信息互通、协作配合,通过科学整合水上执法、特种作业等力量,形成水上治安防控1+N新模式。
水上执法联动平台的建设,解决了长江水域“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问题,对整合水上执法资源、深化水上安全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南通海事局一名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建设“警务联勤站”,打造服务项目发展新平台
沪通长江铁路大桥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其中两个主墩高度超过百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深水沉井基础,书写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里程碑的背后是平安的保障,大桥建设开工伊始,南通市公安局水警支队就联合海事、水利等单位成立了四位一体警务站,联合开展巡查,第一时间为大桥顺利施工提供服务和安全保障。
自2015年起,水警支队在江苏省率先开展水上警务服务站建设,以沪通长江铁路大桥、明斯克航母世界、崇川濠河风景区等为服务点,设立了8个固定式和1个流动式水上警务服务站,按照“动中备勤、处巡一体、快速反应”的勤务运行模式,集打击服务为一体,有效提升了服务保障船民的能力。“警务联勤站”先后圆满完成沪通长江铁路大桥大型构件吊装、明斯克航母水上护航、南通濠河国际龙舟赛等大型安保任务。
打击犯罪保护生态,铁拳护佑平安水域
为积极贯彻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2016年4月至7月,南通市公安局部署开展了长江水域治安整治百日集中行动,全力打击水域违法犯罪。
电捕鱼是“涸泽而渔”,对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大。据悉,仅2015年,南通全市电捕鱼警情就达2500多起,由此引发的非正常死亡案事件多达16起。2016年,南通市公安局水警支队与渔业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打击电力捕鱼专项整治行动,全市电捕鱼警情同比下降67%。
非法采砂不仅破坏航道稳定,而且影响防洪安全。在打击非法采砂的过程中,水警支队探索总结经验做法,为江苏省水利和公安部门刑事打击水域非法采砂活动的两法衔接提供了案例样板,首例长江非法采砂案件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年度十大环保案件”。
近年来,南通市公安局水警支队先后摧毁7个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36名,查处涉案财物1000余万元,水上重大群体性事件预警率达到100%,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水上治安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