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应执行财产难动等原因,“执行难”一直是个难以忽视的问题。今年,最高法院做出了“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庄严承诺,昆山法院积极响应,不惧阻力“啃”下执行难“硬骨头”。今年1月至11月,昆山法院新收执行案件9507件,执结案件6843件,执行到位金额约7.5亿元。
多种手段,挤压“老赖”生存空间
不久前,昆山法院执行局的潘红刚法官经历了这样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被执行人的公司是丹阳市某机械公司,明显具有执行能力,却迟迟不愿支付欠昆山某轴承农机配件公司的款项。为此,潘红刚驱车赶到丹阳,查询被执行人在当地银行开户情况,先后冻结被执行人有效银行账户十余个。最终,被执行人在一周内主动将执行款项120多万元汇至法院账户。
针对与法官玩“躲猫猫”的“老赖”,昆山法院通过官方微信平台及各大媒体、市区户外大屏幕等平台进行曝光,并现场直播执行情况。对执行难度较大的强制迁让、强制扣押等案件,以及需要现场查封、清场和交付房屋的案件,集中力量开展现场执行。对难以寻找的被执行人,昆山法院主动报送公安机关,并录入警务信息平台,一经发现,即由公安机关先行采取“临控”措施。2014年以来,昆山法院共对214名“下落不明”的老赖进行网络布控,依法拘留40人,促成64件案件顺利执结。
司法网拍,缩短财产处置周期
今年4月,昆山法院拍卖一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在建工程,成交额达4.64亿元,刷新了当时全国法院司法网拍单笔成交价的最高纪录;8月16日上午10时许,昆山法院执行局司法拍卖小组传来喜讯,仅仅一上午时间,就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成功拍掉12套房产,成交额高达2513.8272万元,拍卖过程有38288名网友围观,12套房产的平均溢价率为22.79%,其中,昆山市花桥光明新村的房产溢价率达60.15%。
2014年,昆山法院在淘宝网设立司法拍卖平台,并通过健全评估拍卖机制、试行“一次公告三次拍卖”、引入“易拍贷”等举措,规范了拍卖流程,缩短了财产处置周期,提高了拍品成交率,成功打造了司法网拍品牌。2014年以来,昆山法院共成交拍品483件,成交总金额19.4亿元,节省拍卖佣金0.97亿元。
阳光执行,让群众放心满意
“喂,您好,您是否为某案件申请执行人,您的案件我们经查询发现被执行人名下在昆山某镇有一套房产,我们已经依法启动评估拍卖程序,由于被执行人案件众多需要统一分配,待分配再通知您。”
类似这样的电话,承办法官洪文林已经不知道拨打过多少个。申请执行人大多数对法院执行流程不是很清楚,执行案件立案总是想方设法与执行法官联系,打听执行案件进度。为了及时消除申请执行人的疑虑,只要一有消息,承办法官就会及时将案件处置进展情况向申请执行人通报。同时,承办法官均有固定的信访接待日,集中时间回复当事人信访内容。申请执行人申请强制执行能否执行到位,执行到位多少标的,被执行人名下资产如何处置,执行款项如何分配,是否及时发放,终结执行程序均全程留痕,执行权限在阳光下运作,随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