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宿豫公安分局紧扣“基础、导向、监督”三大要素,积极探索执法规范化建设升级版。
要素一:“基础”--强基固本,夯实规范执法“深根基”
一是修“内功”,抓多元化培训。年初拟定培训计划,排定集中轮训、专项培训、跟班培训、庭审旁听、学法竞赛活动日期,按计划有序开展。坚持每日一学,每周两训,每月一考。创新开展包片私人订制化学习,警务实战化,实时微信群讨论学习三种培训。分局共有343名民警,现340名民警通过了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321名民警通过了中级执法资格考试,58名民警通过了高级执法资格考试,5名民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执法考试通过率全市领先。
二是强“自身”,抓安全规范场所建设。建立完善案管中心。对全局警情、受立案实行监督管理,制定“一所一方案一目标”案件管理室建设方案。建成以分局案件管理中心为核心,各所案管室为抓手的执法监管网络。修整完善执法办案和涉案财物管理两中心。3次组织执法办案场所、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对全局所有场所逐一过堂、逐项检查,发现整改各类问题及安全隐患56处,同时制成执法安全隐患快速整改机制。用足用好科技强警手段。搭建视频专网,全覆盖执法办案、涉案财物管理、案件管理中心(室),足不出户开展实时监督。加装民警工作站,一键式拷贝上传执法记录仪录音录像。加装音视频刻录一体机,一键式刻录拷贝场所录音录像。
要素二:“导向”--创新驱动,打造规范执法“新引擎”
一是出台执法“高压线”。梳理分析近三年执法问题及纠正违法情况,制发《宿迁市公安局宿豫分局执法高压线(试行)》,发现1条分别扣除单位和个人法制考核1分,记损害公信力分1分。二是开展清单式执法。出台《宿迁市公安局宿豫分局接处警工作规范(试行)》、《宿迁市公安局宿豫分局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工作规定(试行)》、《宿迁市公安局宿豫分局案件管理室工作规定》、《宿迁市公安局宿豫分局警务平台数据质量记分考核办法(试行)》、《宿迁市公安局宿豫分局涉案财物管理规定》、26类常见刑事、行政案件办理模板、刑事、行政案件“双轨制审核表”等8个执法规范性文件,将执法工作从接处警开始直至案件办理结束的全过程,按不同节点制成工作指引,及时堵塞执法漏洞,完善执法管理细节。
三是创新服务监督方式。出台《宿迁市公安局宿豫分局法制大队民警包片服务工作机制》,法制民警包片监督,挂钩服务,大案要案提前介入。出台《宿迁市公安局宿豫分局集体通案制度》实行基层执法所队、法制大队、报审、审核民警与审批局领导三级逢案必通的通案制度。制发《关于将执法点评工作纳入执法单位例会的通知》,明确执法工作每周例会点评,并纳入法制绩效考核记分。
要素三:“监督”--内外并重,筑牢规范执法“防火墙”。
一是警务公开促阳光。出台公开工作实施意见、规范、列表等4个规范性文件,从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高度,引进人民群众监督。
二是民意访评保提高。在分局民意访评中心设立接处警、刑事、治安案件办理、网上咨询投诉等访评岗,对涉及执法事项进行全事项回访。访评员对群众评价“一般”、“不满意”的事项进行派单式交办,承办民警在24小时内完成整改工作。2016年度,已回访执法当事人11万余人次,派单整改1300余件。
三是专家会诊更规范。成立由资深法官、检察官、知名律师、长期从事法律教研的专家、学者为成员的法律顾问团暨执法监督员,多渠道对公安执法工作进行监督,促进民警规范执法的自觉性。
四是日检查、周点评、月专项监督全覆盖。每日分局案管中心视频专员利用视频专网对全区执法办案场所、案件管理室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监督检查,案件审核人员对案件质量进行把关,执法监督专员对接处警录音录像、平台流转、涉案财物未破自裁案件审核管理等工作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跟踪整改。每周六分局法制大队利用警营大讲堂对本周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点评,长效建制。
每月一专项,分别开展平台数据质量、案件管理室建设运用、涉案财物、取保候审、接处警录音录像、罚没款收缴、拘留执行等11个专项检查活动,扎实把控执法细节管理。并组织法制民警到各执法单位开展执法检查和针对性问题联谊,及时解决发现问题、改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