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海安成立了平安法治志愿者联盟。各区镇积极响应,成立了相应的平安法治志愿者队伍联盟。他们充分发挥平安守护、践行法治的示范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安全稳定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社会治安的协管员、社区群众服务员“六大员”志愿服务功能,为海安社会的平安法治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不安全统计,平安法治志愿者联盟先后成功阻止各类骗局活动7次,挽回了近5000农村老人的经济损失。
今年以来,以所谓的产品推介会为幌子,针对农村地区尤其老年人为,一批不法分子连续在海安各乡镇“流窜”进行活动。他们的模式差不多。一次推介会连续5-7天为主。每天早上清晨,风雨无阻,准时开始。尤其是每天免费发给群众的小礼品,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其次,第二天以各种名义给予大胆掏钱的群众退钱,从而进一步吸引更多群众参加。活动组织者在活动现场虚张声势讲不怕政府部门来查,更是打消了许多犹豫不决群众的顾虑。从而,最终使群众受骗上当。一是钱财两空,二是花高价的钱买了所谓的“好产品”。比如,一款电子按摩器淘宝店30元就可以买到,他们叫卖的价格是100元。而整个活动前后,无人怀疑推介活动是谁组织的。组织者叫什么,电话是多少,单位在哪儿,朴实的群众无人查究。
5月份,一伙外地人在白甸镇傅舍村9组以做销售广告为幌子,推销所谓的“保健枕头”,骗取百姓钱财。现场吸引了许多不明真相的村民前去听课并购买“保健枕头”。平安法治志愿者掌握情况后,立即向村两会报告,村党总支书记华井文组织平安法治志愿者10多人,赶赴现场,劝说村民离开现场,告诫村民不要上当受骗,让活动组织这的行骗伎俩充分暴露,只得灰溜溜地离开。一位村民对平安法治志愿者说:如果不是你们来制止,不知有多少人上当受骗。
9月份,立发桥村平安法治志愿者在立发小区巡逻时发现小区内正在开展以“小区卖酒大放价、大赠送”误导消费者系列活动。志愿者们立即联系市场监督管理分局、派出所工作人员赶往现场,核查营销人员相关证件。经查该营销团队无《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酒类经营许可证,没有卖酒资格,且酒水质量无法保证,相关部门按照法律规定对该营销团队进行了相关处罚。
志愿者们及时向现场群众宣传相关案例,剖析犯罪分子的种种诈骗手段,让群众进一步掌握这类消费骗局,防止上当受骗,有效避免了居民的经济损失。
这种以消费为导向的骗局在广大农村时有发生。这是因为欺骗者摸准了农村老年人识别能力弱,爱贪小便宜的特点。海安平安法治志愿者在巡查走访过程中,发现这类情况,及时处置,并现场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有力提升了海安群防群治效果,使任何违法犯罪分子在海安无任何藏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