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苏州警队,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曾经是军人,脱下“橄榄绿”后,他们穿上“警察蓝”,来到警营;虽然和军营说了再见,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崇高理想不变,永远不和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说再见。
金色八月,本刊选择警营中的退伍老兵,通过他们的工作点滴向读者展示那永不褪色的军人风采,以此向守护苏州的老兵们致敬。
“反恐精英”变“破案能手”
38℃的高温,下午2点,一个忙碌的浅蓝色身影依旧在案发现场附近走访,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冒出,警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他就是园区公安分局淞泽派出所民警陈铖。
2002年,年轻的陈铖离开家乡加入武警部队。“每天5点就要起来训练,冬天也不例外。有时半夜接到任务,我们总能第一时间集结出发。”陈铖平淡的叙述中带着骄傲和不舍。因为出色表现,陈铖从一名普通战士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官,并四次荣立三等功。
转业后,从军营到警队,在两个不同的领域,陈铖很快就找到了角色转变的切入点,无论是法律业务知识还是群众工作,陈铖都表现出吃苦耐劳、勤学苦练的军人本色。“不懂就学,再不懂就再问!”陈铖几乎将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来读书、收集案例、钻研业务,并把在部队积累的反恐处突、应急处置等运用在侦查中,短短半年就成为所里的“执法骨干”。
“破案是警察的天职,就像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自从来到执法岗位后,陈铖便把这句话挂在心上。不久前,陈铖耐心收集线索,经过三个月的斗智斗勇,最终和同事一起将“进货”归来的毒贩抓获,并一举抓获吸贩毒人员共11人,缴获冰毒约1公斤。
从橄榄绿到警察蓝,陈铖坚持用勇敢和智慧侦查破案,用细致和规范执法,用真诚和热情为群众服务,用始终如一的信念肩负起新的使命,永葆“最可爱的人”的英雄本色。
会开战斗机的交警
“餐厅着火啦,里面还有液化气罐呢!”伴随着一声惊呼,一道身影冲进火场。很快,几个液化气罐被安全送出来,及时赶来的消防官兵迅速扑灭了大火。由于扑救及时,火灾并未造成人员伤亡,而那个冲进火场抢运液化气罐的人影已经悄悄离开现场。
后来,经过多方寻找,这个勇敢的身影来自相城公安分局交警大队黄埭中队民警刘斌,曾经的战斗机飞行员。
2005年,部队转业后,刘斌来到相城公安分局交警大队黄埭中队。分配给他的警务责任区内包含多个大型场所和旅游景点,属于事故多发地段。虽然工作量很大,但刘斌从没叫过一声苦、一声累。中队早上7:45上班,刘斌每次都是提前半个小时到岗,而晚上又推迟半个小时下班,风雨无阻,一晃就是十多年。
“我18岁空军招飞入伍,在军队度过了整整16个年头。”说起飞行员的生活,刘斌感慨万千,外人看来,飞行员帅气又光鲜,而实际上他们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在飞行过程中,稍有操作不当就是机毁人亡,记得刚开始飞行不久,有一次执行编队飞行任务,我起飞时进入长机尾流,飞机的操控性变差,情况十分危险,所幸日常的训练让我始终保持冷静,快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最终转危为安。”
生死一线间,飞行员出身的刘斌在面对危险状况时,总能冷静地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以前,我守护着祖国的蓝天;现在,我守护着城市的经脉,虽然工作岗位一个天、一个地,但目标是一样的。”刘斌笑着说。
我们的教官是“老A”
能上天入海、装备跳伞,还能武装泅渡、深海潜水,作为一名特种兵,他就像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老A”,成为军营里的“兵王”,因割舍不下制服情节,褪去戎装的他,选择换上警服,成为一名警察,他就是昆山市公安局战训大队教官康金。
2007年,康金凭借过硬的技术,当选为“奥运狙击手培训班”教官;2014年,昆山市公安局战训大队成立后,已有多年培训经验的康金发现训练中部分学员存在学用脱节的问题,“平时训练过于注重射击训练,忽略了射击过程中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以及操作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后,康金改变以往学员根据教官指令一步步操作的模式,采用教官下令后,学员自行完成全套动作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贴近实战。经过强化训练,学员依法、安全使用武器以及精度、快速射击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自担任教官以来,受过康金培训的学员已达6000余人次。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他一有机会就向高校专家、资深教官请教,也经常到基层一线随岗,了解民警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做到贴近基层、按需教学、因人施教。
从“特种兵”到警队教官,康金将一身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康金说:“我会的,我都教给大伙,让我们一起努力建设平安社会。”
笔记本上的“作战图”
“谢谢警官,没想到手机这么快就找回来了!”张女士满怀感激之情对着姑苏公安分局石路派出所民警夏侯绪开说。不久前,张女士独自走在小巷时,被一名男子抢走了手机。正在巡逻的夏侯绪开接到报警后凭借着对辖区地理情况的熟悉,迅速开展围捕,案发不到20分钟,嫌疑人就被他抓获。
夏侯绪开在部队时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大到枪药炮弹,小到柴米油盐,都由他来调配。“后勤工作要不得一点马虎,出一点错都可能影响前方作战。”夏侯绪开说。军旅生活不仅赋予了他坚韧不拔的军人品质,还让他拥有了无比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转业后,夏侯绪开来到了巡逻岗位,他把后勤工作中的严谨和细致带到新的岗位。为了熟悉辖区地形,他利用下班时间走遍了辖区大街小巷,不但记住了每一条小巷的名字,还利用军事知识在笔记本上画了一张辖区地图,用他的话说,就是“一旦遇有突发情况,这就是抓捕工作的‘作战图’。”
从警的13年里,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个人嘉奖、优秀军转干部等荣誉称号。
群众身边的“老兵水电工”
“周警官,我家漏水啦,你能来帮我们看一下吗?”晚上9时许,张家港市时许,公安局城中派出所长安社区民警周万水接到居民郭老伯打来的求助电话。老伯打来的求助电话。
1983年,18岁的周万水入伍至山东空军某地勤部队。部队。“主要负责飞机在空中与地面的通讯和导航工作,打个比喻,我们就等于打个比喻,是飞机的眼睛和耳朵。是飞机的眼睛和耳朵。”回忆起17载军旅生涯,周万载军旅生涯,水说“要求严格到苛刻,水说“要求严格到苛刻,因为只要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失误,失误,就可能导致机毁人亡。”正是这种极强的责任意识,意识,周万水保持了17年无差错、无事故,无差错、无事故,多次受到了部队的表彰和奖励。了部队的表彰和奖励。
2000年,周万水转业到张家港市公安局,到张家港市公安局,成为了一名社区民警。一次,了一名社区民警。一次,在社区走访时,在社区走访时,周万水看到一对年逾七旬的老夫妻正在换灯泡。正在换灯泡。看着摇晃不稳的凳子,稳的凳子,周万水赶紧抢
身上前帮忙换好了灯炮。身上前帮忙换好了灯炮。
“大爷,我以前在部队干过大爷,维修,维修,以后家里有这样的活需要帮忙,活需要帮忙,随时可以打我电话。我电话。”
这件事情过后,居民都知道社区来了个懂水电、会修理的热心人周警官。自此之后,一个工具自此之后,箱成为周万水走访时的贴身“装备”,只要群众电话装备”求助,他就立刻上门。求助,他就立刻上门。时间久了,间久了,这个社区里家喻户晓的“老兵水电工”户晓的“老兵水电工”收获了群众的满意和赞许。了群众的满意和赞许。
从警16载,周万水完成了从一名军人到警察的蜕变,蜕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对祖国的忠诚,祖国的忠诚,对百姓的爱护。他的社区警务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了丰硕的成果,被苏州市公安局评为优秀社区民警并记个人三等功一次,警并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并多次获得张家港市公安局“社区警务标兵”称号。社区警务标兵”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