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各地动态
南通警方联合多部门实施文明交通优化工程取得扎实成效
2016-08-05 14:24: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改路治路,疏堵并举  

  打造出7个重点微循环区  

  727,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权威机构发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在本季度“堵城”排行榜中,南通在全国60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59位,位居倒数第二名,这也是南通连续四个季度拥堵指数全国排名倒数,进入“不拥堵”城市行列。  

    

  市民出行,最怕就是给堵在路上。为进一步改善出行环境,通过实施文明交通优化工程,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让道路更安全、畅通,让市民出行更便捷、舒适。同时,南通警方坚持从重点区域入手,围绕“三区三圈”(行政服务区、风景名胜区、交通枢纽区,校圈、商圈、医圈)等重点区域,按照“一点一策”要求,科学优化交通组织,改善交通环境。  

  通大附属医院周边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个“顽疾”,南通警方会同区政府、院方以及周边商铺负责人进行多轮论证,制定区域微循环方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该方案已于718日正式实施,该区域道路通行情况明显改善,“生命通道”得到有效保障。  

  “一附、三院、华达广场……像附院这样进行交通组织优化的重点区域有7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科民警蒋庆介绍,公安部门对42个拥堵节点、35个拥堵路段进行工程改建和渠化完善,对东大街、富民港路、北濠桥路等13条道路(路段)实行单向交通,对北濠桥路濠北路口、工农路世纪大道路口等6条主干道采取禁左措施、6个路口设置可变车道。  

  解决停车难也是治堵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缓解重点区域停车矛盾,南通警方推动政府将停车设施建设列入城建计划,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239个、泊位31360个,占道临时停车泊位4256个,实行分级收费制度,减轻区域交通压力,并联手区政府试点开展住宅小区通畅工程,采取区内综合改造、周边组织优化、夜间限时停车等措施,着力缓解小区停车矛盾,改善周边出行环境。针对市区内接送学生车辆停车难问题,南通警方积极推动学校实行学生家长错时停车制度,根据各年级放学时间发放不同种类临时停车证,降低了停车“叠加”效应。  

    

  源头破题,人车并治  

  两项攻坚行动持续发力  

  5年来,南通警方查纠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近百万起,实现了行人、非机动车事故减少、守法率上升的目标。  

  20139月开始,我们持续开展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以及机动车违法停放专项整治。针对近年来交通事故发案情况,南通警方有针对性地开展两项整治攻坚行动,深入开展交通陋习治理,着力规范通行秩序。去年11月,一名车主因车窗抛物,交警根据群众举报首开罚单,这件事在广大驾驶员中引起不小的震动。  

  据了解,从去年11月开始,南通公安交警部门分5波次对机动车路口变道加塞、拨打接听电话、车窗抛物、网格线停车等12种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查,同时曝光不文明交通行为的“随手拍”活动也在微博、微信中展开,鼓励市民积极曝光身边的不文明交通行为,倡导文明出行。  

  渣土车是道路交通安全一大“杀手”,市委、市政府将工程运输车辆安全管理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开展综合治理。为实现对其运行过程的实时监管,我市公安机关加强智能监管,研发出智能平台,所有从事渣土运输的车辆均安装动态管控前端装置,数据接入渣土车安全管控网络平台,有效地遏制了渣土车超速行驶和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的发生。同时,坚持行业自律,推动建立行业协会,将落实主体责任、预防交通事故纳入自律范畴,促进整个行业自治自律,走出社会化管理之路,逐步实现工程运输车辆管理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  

  另外,公安部门依托市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全面部署“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百日行动”,从道路设计、交通渠化、安全设施、事故成因等方面深入排查整改,有效提升道路安全系数,着重对S221S225省级挂牌路段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用足用实科技手段  

  探索“互联网+交管”新路  

  725上午11时许,家住通州的车主宋某通过自助系统为自己的轻型货车办理了《禁区通行证》。“既方便快捷,又节省了来回的油钱。”  

  南通警方自行研发禁区通行证、三超证互联网自助办理系统,已累计发放通行证、三超证1.4万余张,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这只是公安部门运用科技便民利民的一个方面。南通警方与南通大学交通学院“联姻”,建立了“南通市道路交通管理研究中心”,全面加强专业院校资源与公安警务资源有效融合,努力打造集“课题研究、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为一体的重要平台基地。目前,他们已启动“十三五”期间南通道路交通管理发展对策、中心城区交通组织管理以及重要交通节点渠化改造等课题研究。  

  绿波带建设是南通交管的一大特色。南通市区19条主干道、198个路口已实现“绿波控制”。支撑这一控制系统的“大脑”则是“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平台”,不仅集信息系统、执行系统、通信系统和指挥系统等多个系统于一体,且具有交通数据采集、处理整合、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辅助决策能力,实现指挥调度、信号控制、流量分析、交通诱导、轨迹查询、假牌侦别等功能。  

  同时,还自行开发出“道路交通设施管理系统”,对交通设施实行规范化、户籍化、实时化管理,确保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公安部门不但实现了城市交通可视化扁平化指挥,还能即时调控交通流量,实时发布综合交通信息,从而达到整合路网资源、均衡交通流量、减轻道路拥堵的目的。  

  警力有限“智力”无穷 ,公安部门把科技手段用足用实,用在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推进微警务建设过程中,不仅通过建设互联网交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自助申请号牌办理、选号等15项功能应用,还率先引入“互联网+”思维,实现远程定责,通过微信自助快速处理轻微交通事故,实现了“全员处警让群众少等待,电话引导让处置高效率、统一标准让定责有尺度、网上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的交通事故处理服务“南通模式”。  

    

  提高素质是关键  

  文明出行从娃娃抓起  

  伴随着动感的旋律,郭里园小学的学生们登台跳起了欢快的“小苹果”舞蹈,而歌词都改成了交通安全内容。  

  南通警方改编了《爸爸去哪儿》、《交通安全伤不起》等,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交通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小手拉大手”活动只是“法润校园”工程的一部分。  

  南通警方通过“一本安全教育教材、一支联动护学队伍、一个标准化护学岗位、一块规范化情景教育基地、一名交通安全辅导员、一套个性化排堵方案、一所少年交警学校”的“七个一工程”,筑牢学生交通安全防线。并且,建立了由公安交警、教育部门、学生及家长、社会团体组成的四位一体宣教“南通模式”,突出“常识普及+寓教于乐”宣教优势,在4所学校建立“少年警校”,12所学校建立了交通安全情景教育基地。  

  此外,通过不断壮大文明单位员工、驾校学员、满分驾驶人、市民志愿者四支队伍,常态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服务,强化志愿者自身文明交通素质建设,达到“参加一次、教育一次、升华一次”的效果。  

  同时,公安部门还会同多部门构建起酒驾干预联盟,建立了违法曝光惩戒机制,借助多种媒体阵地,推动形成人人曝光违法、个个抵制陋习良好舆论氛围。在出台全国首个文明交通失信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完善失信惩戒联动平台,在南通信用网开辟专栏,目前7675名驾驶人因严重违法、肇事被认定为文明交通失信行为。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