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背景】
724家金融机构,26000从业人员,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5%,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全市乃至全省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金融中心高地的崛起给法院审判执行带来了新课题,尤其是金融执行如何能够高效地保障债权回收,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2014年,园区法院成立全省首家金融审判庭,先后组建了金融执行小组,紧紧围绕保障金融债权回收,探索构建多层次信息对接网络、联动执行机制和互联网+拍卖机制,开辟了一条金融案件质量和效率“双高”执行的道路。今年1至6月,园区法院受理金融执行案件1609件,同比增长30.79%,执行到位标的额5.6亿元,同比增长127%;被园区管委会评为2015年度金融环境创新奖。
无缝化查控——破除信息壁垒
【执行场景】
早晨9点,执行干警小李将10个案卷整理好,装入书包,跨上一辆公共自行车,5分钟后就到了农业银行。这10个案件涉及40多个银行账户的保全,以前一周都无法跑完。可是现在,他和他的公共自行车半天就能完成所有账户的保全,网上查控和就近冻扣的完美结合,大大提高了查控效率。
【执行措施】
2015年,金融执行案件已经占全部执行案件的36.75%,其中财产保全的需求激增,全年新收金融保全案件1896件,同比增长29.67%。为了突破金融案件的查控瓶颈,园区法院探索出“集中查询,就近冻扣”的两步走查扣路线。
集中查询,就是将银行账户、基础人口信息、公积金、不动产、社会信用平台等五大网络信息查控平台集中于执行指挥中心,法官足不出院,即可“集中查询,全面掌握”被执行人的基本信息。
就近冻结,即借力园区金融CBD优势,法院与18家银行签订查、冻、扣“一站式”协议,在园区指定的网点专柜即可办理大市范围内所有网点的查、冻、扣手续,省去了执行干警来回奔波。自去年以来实施账户保全11300余个,平均办理天数为10.7天,较2014年减少5.3天。
联动化执行“110”——执行反应的加速度
【执行场景】
4月30日凌晨,正在宾馆酣睡的“朱跑跑”被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区分局的民警和园区法院干警层层围住,
法院干警宣布对其司法拘留15日的决定。
早在2014年,这位“朱跑跑”明知有生效法律判决要履行,却故意躲避执行。园区法院将朱某列入临控名单,要求公安机关协助对其实施A级抓捕。4月30日凌晨,苏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平台报警,“朱跑跑”入住酒店的信息被捕获,就近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达到现场,执行法官也火速赶到,在“公法110”合作下“朱跑跑”再也“跑”不动了。
【执行措施】
金融案件中的“老赖”往往比民生案件的被执行人更狡猾,躲避执行、抗拒执法、转移藏匿财产等恶劣行为层出不穷,因此必须要比金融老赖跑得更快,才能抓得更准!为了全面提升金融执行速度,园区法院“执行110”实现了内外两个联动。
内部24小时联动。确保报警电话24小时畅通,专组专人、全年无休、轮流值班。自2012年5月以来,已接警450余次,出警276次,拘传73人,扣押车辆37台。确保接警后一小时内出警。确认报警情况后,根据报警位置,优先调遣就近干警出警,不浪费执行“黄金一小时”。确保节假日和夜间出警院庭长带队,节假日院庭长轮流值班,或率队到达现场或利用“远程指挥系统”全程指挥。为弥补网络查控的疏漏,园区法院采取“凌晨执行”重点打击故意躲避执行的“老赖”。两年来,已经开展凌晨执行16次,出警460人次,对97名“老赖”采取了司法强制或拘留措施。
外部公法110对接。借助公安智能卡口联网系统,在区内各路口对被执行车辆进行24小时监控和预警。一旦车牌号被识别锁定,公安指挥中心将指派就近110到现场提供协助执行。2015年,在全国法院系统内首次启用公安“人面识别系统”,将被执行人信息录入公安系统,通过PSB系统和大市内摄像头对被执行人进行24小时扫描监控。
专业化拍卖——互联网+概念的债权回收
【执行场景】
历经101次出价,16次延时,园区法院司法网拍平台上一套千万豪宅顺利成交。尽管苏州楼市火爆,但是上千万豪宅鲜有人问津,主要因为竞买人缺少融资渠道。“多亏法院的拍E贷业务,现在通过扫码手机上就可以申请了,真的很方便,让我及时得到贷款,顺利拍到好房!”成功拍到豪宅的刘先生激动地说。
【执行措施】
金融案件中大部分债权涉及房产抵押,执行后期的拍卖成功率成为保障债权回收的“最后一公里”。园区法院从拍卖团队、拍卖指引和拍卖融资多个机制入手,打造了专业化的司法拍卖平台。
一支专业化拍卖团队。以团队分工合作为核心,园区法院进一步细化拍卖流程,将拍卖细分为评估、上架、竞拍和综合沟通四大环节,每个环节设置专人专岗。同时在资产评估与拍卖对接、现场勘验、拍品影音资料管理等具体环节采取集约化作业模式,一次作业解决一批拍品,克服了案件大幅增长情况下,人手不足、标的情况掌握不全面、拍卖策划不专业等问题。
一键获得拍卖指引。针对群众对司法网拍较陌生的情形,开展多维度拍卖指导,编发《如何到司法网拍中淘房》等指南,以通俗易懂的图文形式,通过“园法”自媒体推送到手机端。选择网购热门节点,如“双十一”“双十二”等,编发拍品介绍名录,指导竞拍者参拍,进一步提高拍卖的参与度、成交率和溢价率。
三分钟完成贷款申请。为突破房产等大标的资产拍卖的支付瓶颈,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华夏银行、上海银行、苏州银行五家银行建立“拍E贷”合作机制。同时,自主开发“拍E贷”在线申请平台,竞买人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通过微信申请,手机操作只需三分钟,申请资料直接送达银行信贷部门。2015年以来,“拍E贷”共协助竞拍成交房产61笔,累计放贷金额近1.3亿元,大大提高司法网拍的成交率。
■连线院长■
苏州工业园区被苏州市明确定位为苏州区域金融中心高地,金融区域总部加速集聚、新型机构不断涌现、金融创新气氛活跃,法院如何适应金融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沈燕虹表示,金融中心高地的发展对法院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园区法院在服务金融发展方面,确立了“借力金融总部经济发展,反哺服务金融繁荣”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了有效的信息查控机制、联动执行机制和快速债权回收机制,在金融执行案件上力求质量和效率“双高”,有力保障区域金融安全。
园区法院将继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执行指挥中心建设为抓手,重点建设好三个枢纽。信息枢纽:执行联动机制。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完善法院与公安、税务、工商、海关、银行等多部门的对接,形成“信息互通,协同执行”的联动格局;指令枢纽:执行快速反应机制。以“执行110”和“远程指挥系统”为核心,进一步强化执行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化内功,巧借信息化外力,高效调动各类资源,有序管理执行流程;数据枢纽:执行威慑机制。通过曝光制度、社会信用惩戒等方式建立司法信用数据库,倡导谴责失信、保护守信的舆论态势,努力实现“信息化、数据化、流程化、融合化”的大执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