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重千斤,社会组织挑八百。全市累计登记注册社会组织937家,社区备案社会组织千余家。面对人口密集、成员地域广而杂、治理难度较大而期望日益提高的问题,我市按照“以民为本、群众急需,整体外包、专业服务,试点先行、全面覆盖,开放择优、公开透明” 的原则,采取 “区镇打包、社区落地” 的方法,引入社会化多元主体,为居民提供更细致而专业化的服务。
全市以区镇、片区为单位,采购推动辖区公益事业发展的枢纽支持性服务;以该辖区内社区为单位,采购社区综合治理类服务。具体内容包括辖区社会组织培育、公益坊运作或者公益资源集成化建设、社区工作者实务能力培训、弱势群体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等,今后还将根据需要分批次、有重点、有步骤地扩大政府采购。实施初期,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将每年分别为11个区镇、4个城市管理片区支出80万元。此外,每年还安排40万元用于所有项目的评估、督导和审计。
“社区服务社会化的全面推进,将有利于进一步挖掘社区资源、培育社区意识、活络社区关系、重建社区资本、推动社区善治,帮助建构昆山社会服务生态链。”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区镇、片区将全程督导合同方案的执行和落实,除为承接机构的专业团队安排落地场所,各区镇、片区还将加大保障投入,依托现有公共服务设施,采取租赁、置换、整合等有效方式,逐步改造和配套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和品质。
立足在全省率先引进专业力量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器、率先开展公益创投活动、率先试水招投标工作“三个率先”的基础上,我市分别以技术载体、组织载体、服务载体等三种功能定位规划建设市、区镇(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目前,花桥经济开发区、周市镇等正在开展第二届“微创投”,开发区、巴城镇等正在开展首届“微创投”,其他区镇也正在筹备首届“微创投”。此外,全市已建和在建11个区镇(街道)级公益坊、已建12个社区级“五彩益家”,三级社会组织培育平台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