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记,今年社区打算走访哪几户困难党员?我们慰问金和慰问品都准备好啦!”七一前夕,太仓市城厢镇中区社区党委书记王金亚接到了好几个来自驻区单位的电话。
每年七一和春节前,主动要求和中区社区结对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成了驻区单位的惯例。深入开展“政社互动”,共建单位、社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形成良性互动,中区社区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形成了和谐善治的社区治理格局,先后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苏州市党建工作示范点、苏州市先锋基层党组织。
一个爱心服务站聚起各方力量温暖群众
记者在中区社区服务中心见到王金亚时,她刚刚慰问完困难党员回来。“这四天一直在和共建单位一起慰问困难群众,这周来了住建局、国税五分局、地方海事处、公积金中心,物价局等几家排到下周了。”王金亚说。
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看似“沾不上边”的驻区单位为啥纷纷主动掏钱?中区社区地处太仓城市中心,是一个典型的“三多”老社区:区内开放式老小区多,公共设施陈旧;老年人口密,空巢独居老人多;低保困难户、残疾人多。这样一个小区凭什么成为示范全国的和谐社区?
在太仓,提起中区社区,人们都会把它和“阳光爱心服务站”联系起来。“社区就六七名工作人员,想服务居民,但是服务不过来,怎么办?”王金亚想到了社区党员、热心公益的社区志愿者,还有驻区单位,何不发动他们的力量,一起来为社区发展做贡献?
2008年2月,中区社区成立了社区“阳光爱心服务站”,并在驻区单位支持下成立阳光爱心基金,建立了一支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近百人志愿者队伍,并制订相关制度,印制爱心服务卡。
有了爱心服务站和爱心服务卡,社区的一些孤寡老人有了结对的专属“护理员”,社区部分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有了结对的资助单位。平时,小到老年人理发,大到路灯维修,都能联络到志愿者和共建单位来对接。家住人民新村的戴老师今年91岁高龄了,社区爱心服务站的党员志愿者庞远兰主动结对,定期上门料理家务,打扫卫生,陪同老人去医院看病。戴老师说,是党和社区给她送来了一个孝顺女儿!社区有个学生小陈,家庭非常困难,原本打算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在爱心服务站帮助下,驻区单位太仓人寿保险与小陈签订了助学合同。孩子上学期间,太仓人寿换了数名负责人,但爱心接力棒始终未停。几年来,通过与共建单位结对助学完成学业的孩子,已达17人。
目前,“阳光爱心服务站”已成为中区社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每年对困难户、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投入的服务费用达到2万元,年均服务群众数量600人次。成立以来,服务站累计发放爱心联系卡1500张,巡回小区集中服务85次,心理慰藉1850人次,家政服务2560小时……
“政社互动”使社区“腾出了手” 干部从“木偶人”变成“明白人”
今年是王金亚在社区工作的第16个年头,也是她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的第10年。作为一名社区工作的老兵,王金亚说,社区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政社互动”的实施使她这样的社区工作者“腾出了手”,可以去做许多以前不敢做、不能做、不会做的事。
所谓“政社互动”,是太仓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一项基层管理创新,指通过厘清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职责,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承担部分社会服务管理职能,开展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双向评估”,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三社联动”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以前是‘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各种检查、评比、考核应接不暇,哪个‘婆婆’也得罪不起。”王金亚说,现在,社区逐步摆脱了行政的束缚和对政府的依赖,社区干部从过去的“木偶人”逐步变成了今天的“明白人”。
王金亚举了这样一个案例:辖区内人民二村一位个体工商业主,擅将自己经营场地改成公共浴场,周边100多户居民担心人员混杂影响治安,准备集体上访,居民小组长及时向居委会反映了情况。“对照协助政府管理事项协议,发现没有相应的条款,我们又对照居委会依法履行职责清单,发现条款中有‘开展法律宣传’‘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意味着,社区虽然无权将其拆除或取缔,但可以开展教育,运用群众的力量尝试自治。”后来,经周边住户派出代表和业主进行沟通后,业主果断将已近收尾的浴场改造工程终止并自行拆除。
“以往,社区干部对公共空间、公共秩序的管理往往束手无策,像运用群众自治的力量沟通拆除浴场这种事,都是社区以前‘不敢做’的事,社区自治意识的增强,全靠‘政社互动’‘撑腰’。”王金亚说。
社区与政府签订“购买服务”协议后,协助政府的事项“一年早知道”,节省了大量会议与协调时间。王金亚举了个例子,2010年,中区社区会议室承接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会议安排高达93次,社区干部只能忙于会议,许多事情“想做不能做”,或者没人做、没钱做、没空做。而今年,截至目前会议室总共才使用了七八次。省下来的时间,社区就可以自主安排工作,协调整个社区的资源,开展自我服务。
太仓“政社互动”入选国家级创新成果 始终坚持发挥党组织引领和服务功能
日前,民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太仓市“政社互动”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项目名列十大创新成果之首,这也是此次江苏唯一入选的项目。
“政社互动”能获得国家级荣誉,是太仓近年来逐步摸索实践的结果。2009年5月,太仓市出台《关于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互动衔接机制的意见》,在全国率先试行“政社互动”管理模式;2010年3月,出台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整理出“自治组织依法履职事项清单”10项、“行政权力限制事项清单”27项,明确规定凡村居自治事务,放手其自治管理;政府部门行政事务,不得随意下派。2011年,太仓全面推进“政社互动”。据统计,实施“政社互动”后,政府下派给村居的事务减少了64%。
值得注意的是,太仓在探索“政社互动”过程中,党组织始终发挥政治引领、服务群众和教育引导功能,形成了行政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在党组织领导下的良性互动格局。
“‘政社互动’的出发点在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与践行党的宗旨、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是一致的。”太仓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严峻告诉记者。
太仓市现有社区73个、社区党员7417名。近年来,太仓以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充实社区党务工作力量。目前,每个社区工作经费和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经费平均达到40万元以上。
在中区社区,“阳光爱心服务站”同时又是“一米阳光”党建品牌。“服务站的爱心志愿者,最活跃的积极分子绝大多数是党员。”王金亚说,在服务群众过程中,他们有意识地把服务站打造成一个党建品牌,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基层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组织和党员“一米阳光”般的爱心照进万千百姓家。
太仓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推进“政社互动”、加强基层自治过程中,太仓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居民为主体,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架构;在党组织领导下,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目前,太仓平均每个社区拥有13个社会组织;全市获证社工450人,万人拥有数6.35人,社会组织和社工已经成为社区治理和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