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各地动态
信息化筑牢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防火墙”
2016-05-26 17:37: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今年以来,宿迁市社区矫正工作通过狠抓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模式,初步形成集网上管理、定位跟踪、规范操作为一体的社区矫正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管理教育模式由单一向综合转变。 

  强化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强化社区服刑人员动态监管中的能动作用,在成立县级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司法所信息监管平台和村()司法行政服务站三级监管平台的基础上,积极筹建市社区矫正监管安全指挥中心,力争形成四级社区矫正信息监管体系,并做好基本业务装备配置。此外,各级社区矫正机构进一步强化基础装备配备,基本配备指纹、脸谱考勤系统、执法记录仪、矫务通等电子设备,配合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平台使用。按照队伍“三化”建设相关标准,强化人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同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就信息软件使用、日常维护等具体工作步骤进行指导,并解答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切实提升信息人员的综合技能。举行岗位练兵和定期集中培训,如沭阳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双考双促”活动 

  推行“电子平台”与“纸质档案”同步操作。根据省厅的考核要求,注重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整合应用,将思想汇报、集中教育等日常工作内容统一纳入平台界面,使社区矫正各类基础信息形成一本全系统共享的网络化卷宗,实现社区矫正基础工作向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管理转变。目前,全市在册社区服刑人员2546名,全部建立电子档案与纸质版个人档案,并要求内容真实全面。 

  分析研判信息化数据,锁定人员行踪。县级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设专人通过内网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并对社区服刑人员定位轨迹进行24小时随机抽查,发现关停机、人机分离、无故越界及其它异常情况的,及时通报司法所工作人员,要求必须限时做出反馈。建立社区服刑人员轨迹信息动态分析机制,定期组织司法局矫正中心、司法所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工作者,通过公安数据、手机定位及“矫务通”,记录分析社区服刑人员活动范围和活动规律,对轨迹异常的社区矫正人员,就近组织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上门走访排查,确保不出现社区服刑人员脱管现象。对无故外出及请销假不及时的一律给予警告。今年以来,已检查发现无故关停机268人次,人机分离38人次,未假外出11人次,出具书面警告50余人次。  

  建立监管帮教“微信圈”。根据社区服刑人员不同犯罪类型,例如酒驾、赌博、抢劫等,在信息平台不定期对其发送监管帮教信息,信息内容涵盖《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以及《江苏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安全驾驶新交规深度剖析、警告通报、心理健康小知识等。同时,在重点时期重点时段发送安全提醒和祝福问候等内容,进一步体现人性化关怀,切实强化社区服刑人员服刑意识。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