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第七届十佳公诉人新鲜出炉,张家港市检察院干警杨雪松榜上有名。至此,该院公诉队伍中产生了1名全国优秀论辩手、1名全省十佳公诉人、4名苏州市优秀公诉人。该院副检察长董启海终于舒了一口气:“苗子们都开始拔着节往上长了。所有的辛苦都没有白费。”
辩、讲、赛
平时关系十分要好的两位同事,又在辩论席上“掐”了起来,寸步不让。而这一幕,在公诉科经常会上演。
不仅每周组织科室内部公诉人“相互辩”,有时还会找来其他科室的“高手”过招,还经常与律师、兄弟检察院举行对抗赛。一次次历练叠加着点滴收获。干警的理论素养、辩论水平、语言表达、心理素质突飞猛进。
为了让青年公诉人得到全面锻炼,还经常安排他们作为全院“检察讲堂”的主讲人,吸纳他们参加“检察宣讲团”……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能力和展示风采的机会。
传、帮、带
“辩论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气质的风格,一味模仿别人可能会东施效颦……”该院公诉人吴鑫至今仍然记得几年前“师傅”对他说的话。而如今,他也跻身苏州市优秀公诉人行列,在N次比赛中获得最佳辩手等称号。“师傅”便是该院的全国优秀公诉人才张秀娟,虽然她已经淡出比赛一线,但仍在幕后为小年青们出谋划策。
为加强公诉人才梯队建设,该院推行导师组制度,帮助青年干警更好地成长和“接班”。根据青年公诉人的性格特点和知识优势,结合资深优秀公诉人的业务特长,采用“一对一”结对子的方法,将“青蓝”捆绑组合。
像吴鑫和张秀娟结对成为师徒以后,张秀娟不仅对吴鑫从审阅案卷、讯问、出庭等各个方面言传身教,还着重在辩论技巧方面给予指点,引导他积极参加竞赛、展示自己。为了不耽误工作,师徒二人还常常利用周末到单位碰头,切磋辩艺。吴鑫也好学上进,快速成长,没有辜负导师的一片苦心。
读、写、创
“千万要警惕沦为司法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一名优秀公诉人,能够办案案件、可以上台打擂固然重要,同时还必须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创新力,才能厚积薄发、行稳致远。”该院副检察长董启海经常会对公诉科的干警们讲起这句话,鼓励他们多读书、多思考、多创新。
他们专门建立公诉阅览室,购置大量书籍,为干警读书学习创造条件,引导大家实现遇到问题“套模式”为主动去找“书老师”的转变。
公诉业务体量大,涉及面广,本身是一座“富矿”。该院鼓励公诉人结合办案,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近年来,公诉人结合办案撰写调查分析,剖析犯罪背后深层次社会问题,查找社会管理漏洞,推动了全市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危化品道路运输等工作改革与完善。
像全市成立交通案件执法综治中心、推行交通类案件“一站式”办理的做法,创意也来自青年公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