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穿上那身警服,她们又有了新的称呼——人民警察,也有人亲切地称呼她们为“警花”。据统计,苏州警队共有1547名在职女警,分别从事着刑侦、技术、社区、巡防、户政、窗口等多警种部门、不同岗位工作,她们以坚强的毅力、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女性特有的耐心与细致,顶起公安工作的“半边天”,成为警队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在她们中,有314人获得过三等功以上荣誉表彰,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本期专刊将为读者讲述几名“警花妹子”的故事,展现出她们不输颜值的苏州女警风采。
一面锦旗的故事
2015年3月25日,对轨交公安分局石湖路站派出所民警仇婷婷来说,是个永远难忘的日子。工作不到半年的她迎来了人生的第一面锦旗。市民周先生专程到派出所,送来一面写有“热心为民、尽职尽责”的锦旗。
原来几天前的一个下午,仇婷婷正在轨道交通2号线宝带桥南站站厅里巡逻,发现一名小女孩不停哭喊着要找爸爸。瘦小的女孩穿梭在熙攘的人群中,十分危险,仇婷婷赶紧上前搂住小女孩,将她带回了执勤点。可是不管仇婷婷怎么询问,十岁的孩子却只会喊爸爸,看起来似乎有些异常。“一定要将她安全送回家人身边!”仇婷婷在心里对自己说。她一边联系车站工作人员通过广播播放寻人启事,一边反复地查看录像回放和进出站记录查询,最终通过轨道交通公司提供的交通卡登记信息,找到了小女孩的爸爸,亲手将孩子交到爸爸手上。
值守在轨交站台上虽然才一年多,仇婷婷在日常工作中最常遇到的就是群众求助寻找失物、找人等事情。“每一次物归原主、每一次将走失孩童交到父母手中,看到对方脸上的微笑,我就为自己是一名警察而自豪。”仇婷婷说。
难忘的执勤经历
郭融融是吴中交警大队城南中队的内勤民警。说是内勤,但她的工作范围却从不分内外,大到站岗执勤,小到打印记录。“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有啥事儿要做,我就去做。”小姑娘压根没把自己当成女孩子来看。
谈起自己不长的从警经历,郭融融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能在2015年11月参加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安保工作。用小郭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她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
当时,郭融融负责绕城高速石湖出口的通行保障工作。每天,郭融融都要从早上7点钟站到晚上12点,这一站就站了半个多月。“虽然辛苦,但我的心里却始终感到无比自豪。”郭融融说。安保工作结束那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但民警们却需要立即将高速路口的水马、路标撤下,以恢复正常通行。身材娇小的郭融融什么也没说,卷起袖子就跟着男民警一起把这些几十斤重的水马和指示牌推到了路边。
路面畅通了,民警们的身上全部都淋湿了。一回到家,郭融融就发起了高烧。可烧一退,她又立刻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守好一线执法“第一道关口”
“小严,案件还有两天到期,抓紧!”“彭sir,把昨天的违法警情梳理一遍,执法视频要看得仔细些!”每天一上班,张家港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副教导员赵庆华就紧锣密鼓地开始布置当天的工作。作为全局唯一的女法制员,这些执法问题每天都要在赵庆华脑海里过一遍。
作为一名执法“质检员”,赵庆华总是要比别人多考虑一点、多问一点,大到案件定性、笔录制作、证据收集,小到执勤用语、案卷顺序排列,每一个执法环节都少不了赵庆华“苛刻”的检验。“每天都在拿着放大镜四处挑刺,办案民警见到我都要落荒而逃了。”赵庆华笑着说。
然而让同事们钦佩的不仅仅是赵庆华对待工作“严苛”的较真精神,更多的是她身上那种“柔性执法”的亲和力。民警袁英凯对此深有体会。由于刚转到执法办案岗位,迟迟不能进入角色,赵庆华连续两周帮他“开夜班”特训。而当袁英凯第一次独立办结了一起刑事案件时,却突然收到了一个微信红包,打开一看原来是赵姐发来的,这是对他进步的鼓励。考虑到“90后”年轻民警追求新鲜感,赵庆华专门将执法案例拍摄成视频,组织“大家来找茬”,寓教于乐地开展执法培训,受到所里年轻人的热烈欢迎。
担任法制员十多年来,赵庆华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全国公安机关工作成绩突出法制员、公安部“优秀执法培训教官”、全省公安机关执法标兵、苏州市公安系统“十佳女警”……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她超于常人的辛劳和汗水。
让DNA数据“开口说话”
太仓市公安局DNA实验室内,一名穿着白色实验服的女警,轻轻拿起试管,加液、倒空、振荡、静置……专注的眼神时刻紧盯每一个细小变化。虽已重复过无数次、但每一个动作都始终如一,她就是DNA实验室检验员于桂贤。
2011年,刚毕业的于桂贤被分配至太仓市公安局DNA实验室,此时正值实验室成立之初,很多工作没有经验可循,更无捷径可走。于桂贤和同事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承担起检材检验、数据分析、存档建库等大量基础工作。
实验室的工作并不像普通人想象中那般轻松,光是DNA检材的种类就令人闻之色变:小到一根头发,大到一块门板,脏到尿液粪便,臭到一块腐肉。于桂贤却丝毫不畏惧检材量大、气味难闻等困难,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份检材,亲手挑选并仔细甄别,因为她知道任意检材中都可能蕴含重要破案线索。
实验室里一待一整天,也许有人会觉得很枯燥,可小于和同事们却常常误了饭点还浑然不觉。一旦遇到大要案,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也是常事。2015年的一天凌晨2点,小于突然接到一则紧急任务的通知,她二话没说,立即返回实验室。通过大半夜的工作,小于成功突出了DNA数据,为一起重大案件的成功侦破固定了证据。
“每次看到一份份检材从手中幻化成液体,又从液体变成电脑里一组组数据,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在于桂贤的努力下,一组组冰冷的DNA数据成为了破案利器;而她提出的“硅珠检验方法改良技术”已在苏州全市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该领域的工作效率。
90后女警的木兰情结
程羽刚来派出所报到的第一天,所领导问起择岗意向时,这个90后的小姑娘斩钉截铁地说:“我学的就是侦查,我想做打击!”一脸的学生气尚未完全退去,眼神却充满坚定。
明明长得很文静,内心却有着“舞枪弄棒”的花木兰情节,于是她便成了姑苏公安分局娄门派出所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女执法办案民警。
从事执法办案工作不光需要高于旁人的敏感与缜密、直面危险的沉稳与坚韧,身体素质也不能拖后腿,加班熬夜更是家常便饭。面对重重压力,程羽并不气馁,报案笔录她抢着做,纠纷、案件她抢着接,加班加点她抢着报名,她用满腔热情换成了实实在在的工作经验,程羽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2016年元旦刚过去不久,所里根据线索,准备对辖区内的一个作案团伙开展抓捕行动。由于这个团伙十分狡猾、警惕性很高,为了将其一网打尽,所里在制定行动方案时,程羽主动向领导请缨:“我是女孩子,不容易引起嫌疑人的注意,打前战的任务交给我!”
负责行动的副所长看了看程羽,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
作案团伙的窝点在一条老巷子里,周边小巷交错,道路复杂,一旦疏漏就会导致有“漏网之鱼”。邻家小妹模样的程羽在摸清周边地理环境后,走到巷口的一家夜宵摊上坐了下来,密切注视着作案团伙的活动情况。冬雨伴着冷风打到了她的脸上,此时的程羽却什么也顾不得了,眼睛始终紧盯着。凌晨2点,电台里传来收网的命令,程羽跟着男民警们一起冲进窝点,一举将五名违法嫌疑人全部抓获。回到所后,程羽连夜审查、整理案卷。直到天色大亮,所有的工作全完成了,她这才在值班室安心睡着了。
跳广场舞的防骗小达人
能编舞、会演讲、能主持节目、会演微电影,她——就是昆山市公安局陆家派出所内勤民警徐湛。派出所内勤需要做什么?写材料报信息、文件分类整理、信访接待……面对着琐碎而复杂的内勤工作,这个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小姑娘一开始也有点手忙脚乱,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徐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很快在内勤的岗位上绽放出自己的风采。
在工作上游刃有余的徐湛却没有就此停下自己的脚步,她主动加入了陆家镇“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将防范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考虑到辖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法律知识、防范意识较为薄弱,极易成为被侵害及实施侵害的对象,一加入志愿者队伍,徐湛便提出将“平安微课堂”作为志愿者服务的一项工作。自此,徐湛每个月都会带着所里自制的《安全防范掌中宝》来到辖区学校、企业及广场等,开展防范宣传。
通过志愿者活动,徐湛认识了一群爱跳广场舞的阿姨。徐湛突发奇想,能否组织她们通过跳广场舞开展防骗宣传呢?在她的动员下,一支由40名阿姨组成的“防骗串烧广场舞”队伍成立了,徐湛还专门编排了舞蹈动作。但是在排练期间,由于舞步难度系数较大,有的阿姨总感觉跳不好,甚至想到了放弃。徐湛一次又一次努力说服她们,并陪着她们一起学一起练。最终由阿姨们精彩演绎的“防骗串烧广场舞”多次在社区和小区广场内演出,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认可,并从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登上了苏州市公安局“平安面对面”防范宣传汇演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