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昆山市召开全市政法和信访稳定工作会议,昆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月林在政法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昆山市委政法委将严格按照《平安昆山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和《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突出矛盾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要求,突出做好“七个一”的重点工作,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全面提升新形势下政法工作能力水平。
建设一个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中心以“一室一庭六中心”(综合办公室、公众评判庭、信访接待中心、涉法涉诉接待中心、矛盾调处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政法信息中心和情报研判中心)为组织构架,今年完成市级、开发区、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陆家镇、千灯镇、淀山湖镇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任务,完成一级村(社区)“五位一体”综治办创建,在市级层面实现信访接待、矛盾调处、法律援助、特殊人群管理、涉法涉诉信访等工作的充分进驻和有序运行。
推出一批“公众评判庭”。把“公众评判庭”建设作为今年综治工作的重点和年终考评的重点,在淀山湖镇深化试点基础上,上半年完成五个左右镇(区)、部门、管理片区的扩面工作,探索在劳资纠纷、住房建设、物业管理等领域引入“公众评判”机制,让当事人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在“公众评判庭”进行讨论、申辩、评判,积累更多有特色、接地气、实效强的典型案例和工作模式,为下半年在全市全面推开创造有利条件。
打造一个综治信息中心。坚持走“大平台、大数据、大研判”之路,抓好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建立以自然人身份证号码和法人(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的综治数据库,今年年底前,市级完成数据中心的规划、立项和一期建设,为2018年实现全市大数据融合奠定基础。
制作一张全市动态技防地图。布建信息采集网络,构建一张全天候、广覆盖、高密度的动态技防地图,在三年内实现重点要害部位技防覆盖率100%,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和重点路段、路口监控覆盖率100%。对接智慧城市建设,对现有视频监控系统进行高清化改造升级,融合智能分析报警、人脸动态识别等新技术。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摒弃部门分割,推动互联互通,通过“资源、数据、应用”三共享,提高情报研判和信息推送能力。
编制一个社会综治网格。完善街道、社区(村)、住宅小区(工商业区)三级网格体系,整合志愿者、“红袖标”、楼道长等人员力量,优化专兼职网格员的配备,实行“定网格、定人、定责”和“一岗多能”管理,完善网格公示承诺、信息采集、巡查走访、民情回应、联动处置、绩效考评等制度。依托网格实体化运作,实现群防群治和对重点人员的有效管理。完善社情舆情网情内情快报的报送机制,确保第一时间为决策提供服务。
实施一批法治惠民工程。继续开展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积极创新法治实践的途径和方式,扩大法治惠民覆盖面。通过宣传发动、积极沟通、征求意见,确定6项市级法治实事项目和45项区镇、部门的法治实事项目。实施“建立群众评价参与监督法治工作长效机制”等实事项目,突出重点、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力促运用法治手段为民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创建一批基层法治示范点。以法治县(市、区)创建为契机,引领和推进全市法治建设;持续推进依法行政示范点、公正司法示范点、法治文化示范点和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加强行业法治建设;加大基层法治区镇、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形成条块结合、全面覆盖的法治昆山建设创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