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吴江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金玉平从省法院捧回了“集体一等功”的奖牌,这是吴江法院连续三年斩获的殊荣。2015年,吴江法院受理各类案件32202件,办结26506件,在苏州基层法院中收案结案数位列首位,审判质量、效率的各项主要指标亦始终位于首位。
在吴江区两会上,法院工作报告中“司法公正是实现法院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的表述吸引了全区人大代表的关注。而这份自信正是吴江法院对多年来强化队伍建设、坚定地走司法公正之路、让天平永衡的最好诠释。
每位法官都是一面旗帜
在法院,法官是主体,法官的成长与进步,既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前景,也直接影响到整个法院的发展。
早在2011年,吴江法院就提炼出了“忠诚、厚德、睿智、卓越”的八字院训,引导干警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提升自身能力和修养,推动法院队伍素质、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的新发展。金玉平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当我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为题,给全院干警上了一次党课,同时也作为院训教育的内容之一。
院训鞭策着吴江法院人的一言一行,院庭长带头办案,主动承办重大、疑难、复杂以及新类型案件,发挥“领头雁”的指导示范作用。各庭室自发组织开展各类竞赛,大家比质量、比效率、比效果,努力打造铁案、精品案、和谐案。
“法官肩负着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当我们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要将其作为一份事业来对待,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金玉平掷地有声。
法院将“鲈乡法官论坛”“鲈乡法官讲坛”“鲈乡法苑法坛”打造成提升办案能力的舞台,一大批会学习、勤思考、重创新的优秀干警得到培养,审判质效全面提高。2015年被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的震泽法庭副庭长吴一非深有感触:“我热爱这份工作,忙碌成了习惯。我敬畏法官的职业,脱离了这个轨道,会无所适从。”
每件案件都是新的开始
“执行难”是法官们面临的普遍性难题,曾获评最美鲈乡法官的执行局审判员王健认为,执行案件无小事,作为法官,要把每一件案件都当作一个新的开始、当作关乎百姓生计的大事对待。
2015年,王健以办结案件613件蝉联“办案状元”,他向记者介绍了其中一件印象深刻的案件:被告骑电动车将骑人力三轮车的原告撞成了植物人,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50万元。王健去看望申请人,申请人瘫在床上,伤口多处溃烂,家庭贫困。而被执行人以打零工为生,生活也不易。王健数十次登门做被执行人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调解方案和建议。在他的努力下,双方和解,被执行人在亲戚朋友帮助下筹得部分钱款。他随后又多方奔走为伤者争取到了司法救济金。
王健办理的这起案件是吴江法院办案中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该院将法官定位在服务者的角色,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将服务理念贯穿审判执行工作的始终。深入开展“和谐共建”活动,积极打造“五点五员”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借助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司法协理员、专家咨询员、审判监督员的力量与优势,构建“网格式”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吴江的法治社会建设。
该院参照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标准,积极打造便捷、优质和人性化的诉讼服务中心;启用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开通12368短信服务平台,及时向当事人发送案件立案受理、移送分案、开庭排期、程序转换、执行查控、鉴定评估、案件报结等办案环节的信息。
每个元素都是一次洗礼
记者步入吴江法院的审判大厅,一座“法官墙”迎面而立,引人注目。这是一幅长20米、高3米的全院法官织锦绣像,全体法官身着法袍,神情坚定,充满自信。
在吴江法院走访,记者发现无论是审判区域还是办公区,每一处都充满着浓浓的文化元素,象征公平正义的独角兽、形式多样的格言警句、丰富多彩的文化作品等,可以说,法院文化紧密地体现在审判建筑场所的各个细节,也融进了干警的心中。
“文化是最具力量的。司法的背后,就应该是文化的洗礼。我们的法院文化,其功能重点定位于凝聚队伍、营造氛围、提升品位等方面。”金玉平告诉记者。
审判区域是当事人接触法院和法官最直接的场所,吴江法院借助这片区域的文化魅力全面展示法院工作,以群众看得到的方式自觉接受监督。在这个区域,除了“法官墙”还有“榜样墙”,这里有近年来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先进个人,一个个身边的优秀典型,是有形的榜样、无形的鼓励。还有一方“荣誉墙”,上面有一块块金灿灿的奖牌,它们饱含着每一位吴江法院人的辛劳和付出,从国家级荣誉到省级、市级、区级荣誉,每一块奖牌都是队伍前进的一个印记。
该院充分挖掘先进典型及优秀事迹,发挥鲜活的榜样引领作用。该院有被最高院授予“全国法院系统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茅劲虎,也有“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吴一非,他们兢兢业业、耐心细致,急人所急、想人所想,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青年法官们则在向他们的“拜师学习”中,自觉做“公正司法”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