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各地动态
海门警方全力打造升级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016-01-22 13:40: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近年来,海门警方高度重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紧扣中央和各级政法、公安机关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全力打造城乡一体、人技融合的升级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增强了驾驭动态社会治安的能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全市刑事发案同比下降达16.5%,全市和农村侵财性案件发案分别下降17.9%13%,公众安全感达96%  

  一、突出三大阵地,优化管控体系。一是以动态化措施看住人。按照“组不漏栋、栋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要求,加强对常住人口的信息采集,确保实有人口准确率100%,并完善“旅店式”、“委托式”、“跟踪式”管理模式,有效落实动态预警和清查整治机制,及时查获隐匿其中的违法犯罪人员。二是以精准化打击管住物。以“打非治违”、“治爆缉枪”、“安全领域保卫战”等各类专项整治、集中清查行动为抓手,依法收缴流散社会的非法枪支弹药和爆炸、剧毒、放射等危险物品,切实提升基础管控水平。三是以常态化管理控场所。拓宽公安阵地管控范畴,将浴室、旅馆、网吧、典当行、金银首饰加工店、摩托车修理业等易滋生违法犯罪现象的行业场所全部予以登记造册,落实法人责任,并根据日常巡查、突击检查以及涉案情况,进行积分等级评定,落实差别化管控手段。 

  二、创新四项机制,驾驭动态治安。一是动态化的信息采录机制。做到四个“必采”,即:受过打击处理的人头信息必采,外来流动人员来辖区信息必采,能够尽量采集全的信息必采,行业场所、旅馆住宿、网吧上网等和吃住行销玩乐的轨迹场所人员信息必采。二是合成化的研判作战机制。建设大型合成作战中心,整合各类资源,30余名民警、辅警等各警种研判力量统一进驻、集中办公,开展合成研判、侦查破案、质态监督等工作,并提供情报7×24小时研判服务。三是扁平化的指挥调度机制。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全市应急指挥平台和PGIS系统,完善有线、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和短信群呼平台,82110接处警车辆全部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无线图传系统和行车记录仪,各单位全部配发350M电台和移动警务通,并建设一键式高清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四是快速化的应急处突机制。建设政府与公安融合的应急指挥平台,建立与武警、消防以及海事、卫生、交通等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直通救援机制,并组建了南通地区首支24小时备勤、应急处突、防暴攻坚等特殊职能的公安特勤队。 

  三、布设六张网络,织密防范天网。一是街面拦截网。推进城市巡逻体制重组工程,主城区划定47个重点巡逻路段及27个临时停靠点,布设“巡防治安岗亭”4只,划定7个机关参巡力量支援驻岗区域,并坚持将巡逻与处警合成,严格落实“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制度,巡防警力实行等级化勤务、网格化巡逻、数字化管理。二是电子防控网。高度重视技防建设,在建成江苏省第一批技防城之后又投入7000万元开展社会治安监控系统“村村通”工程建设,全面架设智能化治安卡口系统,全市新建监控点位3450个,“村村通”覆盖率达100%,为有效压降发案和侦查破案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三是重点控制网。娱乐场所、网吧、公交车辆、加油站、政府机关、重点单位全部安装视频监控探头;金银铜牌企业全部建成驻企警务室,并成立警企联勤巡逻队;针对校园、金融等重点单位,成立了校园专职安保队伍和金融特巡队,校园全部设置视频探头,并布设“校园区域联防”报警器,确保全时空管控。四是社区防范网。各村居全部建设了社区警务室,配备社区民警127人,基本实现了一区一警,部分治安复杂的社区还实现了一区两警或多警,社区民警配备移动警务通和警务平板,实时采录比对信息,实现对重点人员“入网即触”。五是虚拟监察网。网吧和联网单位全部安装互联网安全审计系统,并搭建互联网综合管控平台,社会面广建网警联络员和网络安全员,构筑以网站法人代表、公安网警力量、网络技术人员为主的第一道防线,以网管、站长、版主、网络运营提供商为主的第二道防线,以网民积极分子、信息员、安全员、网民啄木鸟巡访团等为主的群防群治第三道防线,实现网上网下、网警与网民之间的紧密联通。六是心理防御网。依托社区治安公示栏、集中宣传日活动、“两台一报”、微博客以及自主研发的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开展网上网下全方位、多层次、人性化的治安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