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县法院从人民陪审制度的功能本源出发,先行先试推行人民陪审方式改革,在助推司法民主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以来,陪审员参审案件4016件。该院院长王平主编的陪审故事《聆听司法民主好声音》,由最高院政治部主任徐家新作序、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发行,人民法院报、江苏法制报专版连载。一是自主选择案件,解决陪审员个体优势及兴趣与案件相对应的问题。开庭前一周通过短信平台群发符合条件的庭审信息,由人民陪审员自主选择参审案件,提前三天与业务庭联系,由庭室陪审管理员根据回复情况,调配、选定、组织个案陪审员。此举大大提高了陪审员的陪审主动性,提升了陪审效果,也更增强了司法民主性。二是推行合议制陪审,解决个体陪审难以体现社会主流道德评价的问题。受个体局限性和陪审员“准法官”倾向的加剧,陪审制度应有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导入未能得到有效实现。该院推行“陪审+听审”的多人参审举措,由不少于三名来自不同行业的陪审员共同参审,并推荐一人加入合议庭,其余在旁听席听审,庭审后陪审员集体评议,讨论意见书面提交法庭,从而使陪审员能够在法官意见之外发表普通公众对案件的感知和观念,尽可能代表公众的主流道德评价。三是陪审意见写入判决书,解决“陪而不审”的问题。该院抓住意见发表这一关键,要求所有陪审案件的裁判文书均须载明陪审员所发表的意见,并在本院认为部分予以分析,陪审意见与法院裁判不相一致的,必须说明理由。陪审员与法官意见有分歧,认为有必要的,可提请案件提交审委会。此举极大提升了参审积极性,增进了公众对陪审制度的认同。四是以“听庭”方式将陪审引入简易程序案件,解决因适用范围过窄而影响价值体现的问题。基层法院案件90%以上适用简易程序,机械地将其排除在外,将严重制约陪审制度功能的发挥。该院打破常规,对简易程序案件,只要陪审员提出参审,原则上均予支持。陪审员全程旁听庭审后向法官提交意见,法官同样须在裁判文书中体现其意见。该院曲塘法庭2015年27件赡养纠纷全部适用简易程序,陪审员参审率达100%。近二年来,该院未发生新的涉诉信访。五是建立日常管理制度,解决有任用无制约的问题。实行先期聘用和提请任命分步制,向社会特别是基层社区、农村、工厂发布招录公告,从自主报名和单位推荐人员中剔除不适合人员,先期聘用为听审员,按照陪审工作规程考察参审积极性、审判纪律、职业道德等表现,分批筛选后提请人大任命,目前该院共有陪审员116人、听审员38人。推行自主管理,成立由陪审员组成的管理办公室,建立包括参审案件法律文书、发改通报、审判纪律等内容的个人业绩档案。建立退出机制,对陪审员、听审员不正常履职、违反审判纪律和应有职业道德的行为,视情节进行提醒谈话、解除聘用或提请免除资格。2015年,该院辞退1名听审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