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综治平安 成绩斐然
【解读】该市连续八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县(市、区),公众安全感持续保持在96%以上,2014年达到98%,居全省前列。系列平安创建得到有效推进,立体化防控体系初步形成,矛盾调解工作不断创新,基层基础工作日益坚实,平安文化愈加浓郁。外来人口“五心”服务管理工作法被《江苏政法》录用推广、外来人口“三集中”管理得到了南通市委领导批示、平安文化建设经验被《南通政法》录用推广。
【视线】在去年推进“平安文化建设年”的基础上,该市今年综治委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研究推出了深化平安文化建设“十项措施”;大力推进镇级政法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对原来女子医院办公用房进行整合,改建了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办公环境全面改善。
【关键词】 法治如皋 亮点纷呈
【解读】该市先后被表彰为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首批江苏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区)。在全省首创领导干部述法考评机制,实现人员全覆盖、内容全对接、考评全融入,全省在如皋召开现场推进会并以文件形式转发推广,2012年领导干部述法考评机制代表江苏参加“江浙沪”三省市交流,被评为优秀案例。创新实施的“公民法治驿站”工程,在全省基层法治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被省委政法委评为政法工作创新二等奖,南通政法工作创新一等奖,目前全市共建有358个公民法治驿站。
【视线】今年以来,全市通过验收的107个公民法治驿站,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送法进村入户,辅导近1万人次学法,接受近2万人次法律咨询,为1000多人次进行了心理疏导,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纷争90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公民学法、用法、守法,夯实了法治建设基础。
【关键词】 防控体系 积极构建
【解读】把打造立体化、现代化的闭合防控体系作为平安建设主抓手,推进以人防、技防、物防、网防“四防覆盖”为支撑,指挥中心、综合勤务指挥室“两级合成”为枢纽,情报制导、力量集成、要素整合“三个机制”为保障的“423”防控体系建设,市财政每年投入4000余万元建立1200余人的专职保安联防队、80人的特勤队,投入8000余万元建立以监控实战应用平台为支撑、环城、环市内外两道技防闭合、重点部位多层覆盖的“1+2+N”技防网,建成四级互联网监控中心、三级电子数据检验鉴定实验室,建立合成作战中心、巡防中心、智能交通管理中心、视频侦查室以及基层所队综合勤务指挥室,形成了攻防兼备的打防管控一体化网络。“八类”案件破案率5年保持全破,连续24年237起命案当年全破,“301网络贩卖枪弹案”专案组被公安部记集体一等功;发案率、公众安全感保持全省较低水平、全省前列,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公安局。
【视线】今年,该市对街面抓拍相机监控进行升级改造,加密监控2424个,75个主城区出入口及环城路口、桥梁、涵洞实现监控全闭合;每个镇建成了4个、主功能区建成了8个技防村(社区),全市现代技防镇建设全覆盖、规范化运行率达95%。
【关键词】 “平安农路” 惠及百姓
【解读】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政府主导、建养并举、触点延伸、习惯引导“四轮驱动”,建立市、镇、村三级道路管理和农村道路“五长五员”、村干部“路长负责”机制,创建“老杨说交通”、文明交通微电影等系列宣传品牌。自主研发的LH-1型重型运输“防内轮差”预警系统得到公安部交管局认可,自编自导自演的《妈妈再爱我一次》文明交通微电影获司法部二等奖,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交通安全宣传先进单位。全市保持连续近20年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交通事故,省政府先后2次在如皋召开全省交通管理工作现场会,经验在全国农村道路安全工作现场会上交流介绍。
【视线】今年以来,该市狠抓交通安全源头治理,建成30个集文明宣传、安全劝导、社会服务、隐患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建立204国道“平安走廊”和交警、路政“一路双方”勤务指挥室,开展非国标电动(机动)三四轮车整治、黄标车治理淘汰等专项行动,全市一般以上交通事故起数、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7%、5.6%,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交通事故。
【关键词】 “阳光法院” 积极打造
【解读】 开通如皋法院门户网站,集合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平台。在司法公开网站设立专栏公布裁判文书,上网数量居全省前列。建立“代表委员工作室”,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观摩执行、参加测评评议;法院收案数、结案数、法官人均结案数连续多年居南通基层法院第一,被省高院授予集体一等功,获评江苏省文明单位、省廉政文化示范点、全省法院基层基础建设示范点、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涌现出全国优秀法官、全省先进工作者、全省法院办案标兵等重大先进典型。
【视线】 连日来,如皋法院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庭工作人员正加班加点,撰写文书、夜间送达、文书上网、卷宗装订均有条不紊地进行。全国优秀法官、如皋法院副院长兼开发区法庭庭长顾雪红说,最后一个月的工作冲刺就是为了每一位当事人能尽快拿到法律文书,让他们能过个安心年。
【关键词】 执行联动机制 不断强化
【解读】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24小时受理群众执行线索举报;全覆盖曝光“老赖”,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生存空间。2015年,受理各类执行案件5345件,同比上升10.07%;结案4751件,同比上升4.97%;其中实际执结1815件,同比上升2.76%;执行到位标的额11.7亿元,执行标的到位率95.14%,同比上升55.38个百分点,有效维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提升了司法公信和人民群众满意度,被评为全省法院审判绩效先进集体、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视线】 日前,被执行人王某主动来到市人民法院缴纳执行款,并向法官诉苦:“赶紧把我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剔除剔吧。”原来,王某因不按期缴纳执行款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近期电视、报纸、户外大屏、微信上都频频爆出王某的名字及照片,很多相熟的人都打电话向王某询问。王某感到压力巨大,主动到法院缴纳执行款,并表示:“再也不敢无视法律,拖欠执行款了。”
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周云表示,法院对 “老赖”采取零宽容态度,通过传统媒体及互联网媒体全方位曝光“老赖”,让“老赖”无处可逃。
【关键词】 司法救助 成效显著
【解读】 “十二五”以来,如皋市人民检察院3次在南通检察机关综合考评中荣获第一;被最高人民检察院2次荣记“集体一等功”,2011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2014年,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联动机制的做法被省院推广。
【视线】 2013年,外国语学校一名特困未成年刑事被害人朱某某被同学打成轻伤并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市人民检察院随即启动了司法救助绿色通道,为被害人申请司法救助5000元,并由协助联盟成员熔盛爱心基金会对接资助其完成后续学业。多元化的救助模式与“雉水检爱”专项救助基金暨协作联盟的高效运作,统筹解决了弱势群体的法律问题与现实问题,让被救助者得到全社会持续性、善后性的关爱,有力提升了司法救助的社会与法律效果。
【关键词】 警示教育基地 特色明显
【解读】2013年,如皋市人民检察院在如皋港区建成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基地,推出了“看、听、观、宣、谈、议、誓、查、测”九项活动,环环相连,在加强党员干部清廉教育、预防职务犯罪上形成了一个响亮的品牌:廉音九连环。3年来,共迎来120余家单位,共计4800余人次参观,起到了较好的廉政警示教育效果。
【视线】2014年5月,市人民检察院在如皋港区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基地对市人民医院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活动中,采取由市人民医院受贿获刑5年的原信息科科长朱某现身说法的方式,增强教育效果,并适时召开敦促投案自首动员大会。会后,市人民医院12人先后投案自首,均为在医疗购销环节涉嫌单位受贿的直接责任人或主要负责人。
“如皋市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教育效果优良,在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符合示范基地考核要求。”今年5月22日,由南通市纪委组织的南通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考核组对基地建设成果充分肯定,市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被命名为南通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
【关键词】 法律援助 高效推进
【解读】创新打造以“法律有情,援助无忧”为内涵的“12348”法律援助文化品牌,“法援济困,爱心相伴”的“爱伴法援”品牌。市法律援助中心先后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被省司法厅表彰为法律援助为民服务争先创优先进集体。
【视线】翟某等46名申请人均是原国营某企业的职工。改制后的企业2013年至2014年期间迁址,解除了与46名申请人的劳动合同,但未支付申请人
【关键词】 信访工作 全省领先
【解读】“十二五”期间,全市信访工作稳中有进,信访总量逐年下降,公众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矛盾调处成功率达92%,获评全省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