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10月19日,记者来到五里镇涧桥村君悦农业科技产业园,看到园里长满了核桃树、樱桃树、日本大葱、大叶包菜,一排排、一行行,生机盎然,一片丰收的景象。该项目是省委政法委为淮安市淮阴区五里镇涧桥村牵头引进的,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并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其中大部分是低收入户。
这只是省委政法委帮扶五里镇涧桥村的成果之一。2014年开展新一轮帮扶工作以来,省委政法委驻村干部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从群众反映最迫切的工作入手,积极争取各类帮扶资金399.59万元,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20万元,低收入户全部脱贫。
深入调研
摸清“贫困脉搏”
驻村伊始,省委帮扶工作队队员吴晓戈逐户走访,深入了解村里基本情况,通过广泛调研,摸清了涧桥村贫困脉搏。涧桥村有九个村民小组、66名党员,社会人口2663人,耕地面积5246亩,205国道、新长铁路、民便河、淮涟一干渠在涧桥村南北穿过。全村2012年建档立卡低收入户240户,低收入人口815人。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帮扶工作队队员与镇、村干部一起探讨研究,理出帮扶工作思路,制定帮扶工作计划。首先,村集体经济收入过低,主要原因是该村人口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在外务工,还有一些因病残致贫的家庭和个人。其次,村内基础设施较差,没有一条贯通该村南北的中心路。第三,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与发展现代化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要求不适应,劳动力和生产方式缺乏有效组织,主要以个人耕作为生产模式,生产效率低下。
党旗引领
开出“发展良方”
“以前村里干部不是很团结,总是存在一些小矛盾,后来在帮扶队员的指导下,村干部终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了,这都亏了省委帮扶工作队对我们的引导!”涧桥村支部书记刘济源说。
省委帮扶工作队积极指导和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把党建理论具体化、实践化、前沿化。向支部成员推荐研习毛泽东同志“老三篇”和《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态度和领导方法。结合支部在开展土地流转、农户拆迁等工作中遇到困难和矛盾,在田间地头、茶余饭后,和支部成员认真研讨交流“弹钢琴”“互通情报”。拓展思想观念,利用省委政法委在各有关省直机关资源,主动捕捉我省关于农村改革、致富和帮扶等最新政策信息,并在支部中大力宣讲,推动支部成员创新致富观念,确保思想观念先进性。带领支部成员一起走出去,认真学习苏南、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经验,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长远规划。同时利用省委政法委“综治E通”平台,对支部成员进行信息化培训,确保支部成员及时了解运用先进信息化硬、软件主流产品。加强阵地建设,正在实施的涧桥村智慧村部项目工程,主要是促进村党支部正规化、信息化建设,拓展村支部办公空间,预留满足下一步发展的信息化设备通道和接口等。(下转C版)
(上接第1版)为涧桥村干群创造一个正规、舒适的议事场所,增强支部成员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产业扶贫
壮了集体富了村民
“我们家有4亩地被承包出去了,一亩地每年租金900元,家里只留了2亩地口粮田,我空余时间在园里打点零工挣点钱,帮人家摘菜、除草什么的,每天50元钱,一年也能挣个1万元钱。”涧桥村61岁低收入户陈桂红对自己现在的状况很满意,“现在我们家也脱贫了,不再是村里的贫困户了!”
2013年,涧桥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怎样让村集体经济富起来,省委帮扶工作队根据村里实际,确立了以产业帮扶为重点,带动低收入农户脱贫的工作思路。2014年6月份,省委政法委牵头引进了涧桥君悦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5080万元,占地面积1250亩,亩均效益可达1.2万元,带动当地100多人就业,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帮扶工作队队员吴晓戈对新时期帮扶工作有着自己想法,他说,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方式正从“输血”转变为“造血”,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产业扶贫正是新时期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
关注民生
百姓得到真正实惠
“以前这条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到下雨天,送孩子上学都没法走,现在好了,村里铺了水泥路,我们出行很方便!”村民王奎指着村里修建的水泥路笑着说道。
省委政法委挂钩帮扶以来,协调88万元资金为村里修建了一条2642米长的农村道路,连接涧桥村兴淮路至青年路,北至205国道,既解决了两个村组百余户居民出行问题,也解决了“苏淮黑猪”养殖与产业化推广项目中运输通道瓶颈问题;协调12万元资金对村部进行维修,修建了村民活动中心和法治一角;争取了680万元的基本农田整治项目资金,对镇北村、老郑村和五里村8000余亩耕地进行整改,完善田间水利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农田耕作环境,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里镇镇北村一组横跨二大沟的生产桥为上世纪60年代建造,年久失修,已造成多起交通事故。了解到情况后,省委政法委协调资金40余万元,为该村修建了一条宽5米长36米的新桥,当地百姓拍手叫好。
2015年5月,省委政法委、省委帮扶工作队牵头中国电信淮阴区分公司、区教育局、区妇联等一起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共建智慧校园”公益捐赠活动,向五里九年制学校捐赠价值135900元的“智慧校园”系统和服务,向部分优秀留守儿童捐赠了智能定位手表,还向部分留守儿童家长捐赠了4G智能手机,为留守儿童和在外务工家长提供了先进的视音频沟通交流手段。并通过“爱心小屋”“电子学生证”和“翼校通”等业务方便了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加强了学校的管理手段,提升了“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建设水平,捐赠活动得到了学校、老师、家长及学生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