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各地动态
沛县“大数据”信息研判预警机制带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攀升
2014-12-29 16:04: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近日,沛县渔家村饭店老板李先生终于拿到了魏庙镇计生办拖欠的10多万元餐饮费。连日来,网贴爆料魏庙镇计生办拖欠渔家村饭店餐饮费事件,社会舆论反映强烈。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研判中心印发的《社会稳定信息周报》第6期进行核实并提出预警建议,沛县县委县政府立即做出反应,及时依法处理了该案件,有效阻止了不良社会舆论的进一步发酵,平息了公众心中的不满情绪,第一时间消除了这一社会不稳定因素。 

  “大数据”提供信息预警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治理机制,上级决策必须要有第一信息支撑,作为社会综合治理的主管部门,我们责无旁贷。”沛县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燕守合在谈到社会稳定信息研判预警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时如是说。 

  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研判中心印发的《社会稳定信息周报》进行核实研判并提出预警建议,渔家村饭店老板李先生的事得到圆满解决。实事证明,“大数据”技术不仅仅在产业领域能够提升产能,政府同样也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实现行政效能的“增值”,利用大数据不仅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还将为发展稳定的大局,提升政府公信力提供强力支持。 

   “大数据”编织信息网络 

  20137月,沛县建成了江苏省唯一一家县社会管理标准化服务中心,同时也建成了全省第一家社会稳定信息 “大数据”加工平台。明确稳定信息研判工作的研判内容、信息收集渠道、研判程序、发送范围、督查通报等具体要求,整合稳定信息收集、涉稳人员管控、巡逻防控监管等信息化平台,对全县不稳定信息集中研判,同时,成立社会稳定信息研判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开展稳定信息研判工作。 

  为确保信息采集准确全面,社会稳定信息研判工作小组综合运用 “集、问、联、搜”四字工作法,每周二召开一次研判例会,对不稳定信息进行集体讨论和分析研判,保障信息的准确性、研判的前瞻性、建议的针对性,编织覆盖全县的信息采集网络,及时排查掌握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各类因素。确保研判结果得到充分运用。实现了跟踪问效机制,建立督查回访制度,使信息研判工作成为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 

  “大数据”提升治理效能 

  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意识进一步提升。为进一步践行群众路线,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升政府公信力,《沛县社会稳定信息周报》着力对社会治安、矛盾纠纷、网络舆情等领域中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十大专项整治活动,对群众反映问题突出的行政执法、环保、住房等领域的重点违规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社会反响良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称赞,政府机关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沛县社会稳定信息周报》已印发35期,搜集通报各类社会不稳定信息280余条,解决各类矛盾纠纷 

  80余件,政府参照信息结论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20余次。 

  对此,江苏省委政法委在《江苏政法》介绍了该县的这一经验做法。徐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孔海燕批示在全市推广,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综治办主任充分肯定了沛县的成绩。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