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比赛在姑苏区金阊街道举行。来自基层一线从事综治工作的干部、志愿者、“老娘舅”们,通过深情并茂的演讲,将自身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件件鲜活事例,展现给每一位现场观众。“这些都是我们的身边事,听起来太熟悉了。”居民王伯伯说。
近年来,金阊街道综治中心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抓手,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其独创的“微创安、微互动、微帮扶、微网格”四微工作模式,实现了积小胜为大胜、积小安为大安的综治管理目标。
“微创安”构建“大平安”
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街道
最近,三元四村正在进行老新村改造。改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但到目前为止,社区的信访工作平台并未收到居民们关于老新村改造的相关投诉。三元四村社区党委委员陈克泉说,这是因为街道近期加强了对社工、居民的法律知识培训。大家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很多问题和矛盾刚一出现就被及时处理了。“现在,基本上可以做到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街道”。
今年年初,金阊街道综治中心推出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三所共建”工作模式,根据“三所”各自的职能,有针对性地在社区开展各项法律指导工作,以进一步提升基层“微创安”工作专业化水平。实行“三所共建”以来,综治中心共举办法律知识专题讲座40余次、法律咨询服务百余次,主动介入矛盾纠纷调解30余次,并适时在法律层面对社区开展的工作进行指导,有效提升了基层法律氛围、规范了基层工作方式方法。
“微互动”架设“连心桥”
微信平台扩大关注度,法治宣传成常态化
近日,金阊街道综治中心联合所辖虹桥社区来到辖区建筑工地,通过健康体检以及平安法治知识宣讲的方式,为建筑工人送上了一份定制的“安全套餐”。活动中,综治中心的“平安金阊”微信公众账号,吸引了大家。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关注街道各项活动。
“平安金阊”是金阊街道综治中心在今年8月正式开通的微信公众平台。据介绍,该平台通过定期发布普法知识、平安创建动态、最新警讯等相关资讯,不仅扩展了宣传的覆盖面,同时也让平安法治宣传变成一项常态化的工作。目前,“平安金阊”平台关注度已超过三百人、主要关注人群为辖区居民、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建筑工人,通过该平台已推送信息量40余次。“微互动”架起“连心桥”,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学习法律知识、了解辖区安全稳定等相关情况,提升居民安全感。
“微帮扶”传递“大温暖”
13支特色志愿队伍服务细致入微
运河社区三元三村老新村改造现场,来自金阊街道综治中心的一群青年志愿者,与社区居民们一起,对已搭了脚手架的房屋进行详细检查,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在为居民答疑解惑的同时,志愿者们还将居民提出的一些问题登记下来,汇总到改造办,希望尽快给居民一个满意的回复。志愿者们通过相互间的沟通,消除了居民与改造办之间的“隔阂”。
去年以来,金阊街道综治中心整合辖区综治资源,以群众自治、共创平安为目的,构建多元化志愿服务体系。综治中心成立13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服务内容涉及到综治平安创建的各方面。
目前,志愿者人数不断增加,现已达到200余人次,开展活动400余次。其中,“老新村改造由我来监督”、“创意灯笼寄深情,手捧汤圆送亲人”、“爱我家园环境整治”等“微帮扶”特色志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辖区居民的大力支持。细致入微的服务项目,让居民切身感受到了温暖与关怀。
“微网格”强化“大管控”
93块网格促进辖区安全管理
小张是金阊街道彩虹社区的综治干事,拥有多年的综治工作经验。但在重点人员管控这一项工作中,她始终感觉有些力不从心。“重点人员分布比较分散,很难动态掌握他们的情况。”最近,街道对辖区内的重点人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小张发现以往自己一个人做的工作,现在有了很多人的帮忙,感觉轻松了许多。
金阊街道综治中心通过“微网格”模式,加强对辖区重点人员管控。其打破原有的社区布局,按照户数、楼栋为标准,将街道社区划分为93块网格,并对应配置专职“网格员”93名,将“网格员”与管控名册中的重点人员一一对应,按照每周一报制度,定期向街道、社区汇报重点人员思想动态。通过加强“微网格”管理,防止“小隐患”转变为“大事件”,促进辖区“大防控”机制的提升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