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村级行政区域不断整合扩大和因村(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日益社会化而带来的各类小、微、细矛盾纠纷逐年增多的趋势,高邮市从实际出发,在巩固现有村(社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思路,强势推进以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建设,以基层随处可见的工作室、耐心周到的微调解为健全村(社区)网格化调解体系、夯实基层维稳根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所谓“微调解”,就是指在村(社区)搭建以个人命名的调解室工作平台,从大局着眼,从细微入手,调解诸如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各类小、微、细矛盾纠纷,最终以村(社区)的小平安积聚为整个社会的大平安。
行政村合并后,行政地域扩大了,人员成倍增多了,现行村调委会已经不能做到在整个辖区内当场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达不到处置在小、在早的目的,为此高邮市计划在每一个自然村(原小村)建立1个以上的以个人命名的调解室。2012年,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室——“老杨调解工作室”在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菱塘回族乡正式挂牌,标志着该市推进以个人命名的调解室建设工作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操作过程中,市、乡两级综治办坚持“质量为先”,突出“人”这一核心要素,大力培育民间调解力量,既依靠现有的“五老”工作者建设个人调解室,更注意在村(社区)、企业、社会组织中吸收有一定威望,又热心调解工作、善于化解矛盾的相关人员,通过落实一定的经费予以扶持和奖励、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的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使个人调解工作室真正成为设在群众家门口的调解室。到目前为此,该市13个乡镇(园区)已建成个人调解室368家,基本实现每个自然村庄都有1个以上以个人命名调解室的目标。
个人调解室是村(社区)一级基层调解组织的有益补充,也是村(居)民自治的重要载体。该市充分发挥个人调解室就地、便民的优势,引导个人调解员及时调解一些家庭、邻里方面小矛盾、小纠纷;组织个人调解员开展经常性培训活动,邀请市内外先进调解典型,讲解常见小纠纷的调解方法和技巧,提升个人调解员的调解艺术和能力,最大限度实现在源头消除矛盾纠纷隐患的目标。如,该市菱塘回族乡“老杨调解工作室”在调解实践中总结出“情、理、法”三字调解真经,成功调处多起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民间矛盾纠纷,为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被回汉群众点赞为“身边的调解室、基层的稳定器”。
该市充分发挥个人调解员人熟、地熟、威信高等方面的特长,通过串门入户、闲话家常等方式,有意识地发现一些有可能引发重大矛盾纠纷的小苗头、小信息,并及时向镇、村两级调解组织汇报,必要时也可以第三方身份协助镇、村调解组织参与调解一些重大疑难的矛盾纠纷。据统计,仅今年该市各个人调解室就向镇、村两级调解组织上报有可能引发重大矛盾纠纷的小信息、小意见120余条,从中及时防范化解重大矛盾纠纷50多起,有效减轻了镇、村两级调解组织的工作压力,真正做到了未雨筹缪、源头防范,初步实现了纠纷隐患早发现、早处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