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村里配好‘两委’班子,昆山市周市镇横娄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干部隔三差五到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村民坐在会议室与村干部一起议事,动迁、违建等百姓关心的老大难问题一一解决。”提及横娄村的变化,村民钱惠林这样对记者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周市镇横娄村找准“病症”开“药方”,通过制定“百姓议事制”,邀村民一起来“说事”,将百姓关心的事情厘清楚、议亮堂、办妥当。
在很多周市人的印象中,横娄村是个典型的薄弱村,村级可支配收入相对较少,村民违章搭建现象比较严重,集体堆场出租带来的乱堆乱放、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村庄卫生长效管理较差,河道船只无序停放时有发生,不少村民还因此经常找村干部“理论”。就在今年4月,为密切干群关系,村里制定了干部每月劳动制度,规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二参加村里的环境整治和复耕复种等工作。这样一来,村干部走村入户成为常态,与农户同劳动也渐渐变成“习惯”。
架起“连心桥”,干群关系变得日益紧密,但如何解决好村民关心的问题摆在村干部面前。村支部书记孙长明意识到,村里的决策得让村民共同参与,充分发挥老百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横娄村走上“幸福路”。随后,横娄村先后与小泾村、环卫所等部门结对,共同推动村里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百姓议事制”也应运而生。据村干部介绍,百姓议事制包括畅通渠道“说事”、明确责任“理事”、集中民智“议事”、整合民力“办事”、加强监督“评事”五个步骤。
一直以来,动迁是村民关心的大事,但如何推进动迁进度、分配动迁名额却始终困扰着村干部。今年6月,横娄村采用“百姓议事”这一形式,将动迁问题摆在桌面上,邀请21名老干部、老党员、村民组长进行投票,将13户申请动迁的村民进行排序,并以此作为动迁计划予以实施。“百姓议事制建立后,村民自觉参与村级各项事务管理,自己讨论决定自己的事情,这种方式老百姓心服口服。”钱惠林如是说。自议事制度实施以来,150多名村民参与“说事”,村里共采纳合理建议21条,村民得到现场答复16条。
如今,“百姓议事”就像村里举行的“圆桌会议”,不仅打开了百姓的话匣子,还营造了好村风、好民风。比如,村民提议建立星级农户评比制度,从社会稳定、环境秩序、遵章守纪3个大项32小项进行考核,将模范农户分为五星、四星、三星3个等级。如此一来,好村风、好民风在横娄村兴起,“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办”成为村民们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