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区的治安越来越好,这次还挂上了‘平安社区’的牌子,住在这儿,我心里非常踏实!”在如皋丰乐派出所红星社区警务室,得知自己所在的社区评上了“平安社区”,居民喻大爷高兴地说。
今年年初,如皋市公安局率先在南通公安机关开展了“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活动采用达标申报制,符合全部创建标准的警务区才能进行申报。申报后,由南通、两级公安机关进行考核评比,符合标准的社区命名为“平安社区”,并给予社区民警奖励。
近日,首批命名的“平安社区”新鲜“出炉”,包括红星社区在内的13家社区榜上有名。“平安社区”创建不仅激励了社区民警的工作热情,更进一步推动了各项警务工作向基层社区延伸。
高“见警率” 成就警民一家亲
当社区民警就得“人头熟”,这个“熟”不光要求民警对辖区情况熟悉,同样也意味着群众对民警的熟悉程度。如皋市公安局把群众工作作为社区工作重点,将见警率纳入“平安社区”考核中,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要想‘人头熟’,就得实打实地沉到社区里去。”全省优秀社区民警、迎春派出所宏坝社区民警戴红梅说,群众基础是社区工作的基石,而她的“秘诀”就在于踏踏实实地走访、实实在在地服务。宏坝社区是个老社区,加上近年来大规模的拆迁,人户分离的情况急剧增加。戴红梅虽然是“老社区”了,但也着实感觉到压力。平日只要一有空,戴红梅便往社区里钻。白天找不到人,她就晚上上门。除了下社区走访外,她将自己的照片和联系方式制作成宣传贴纸和楼道贴,贴在路边商户和集中居住小区内,既宣传了安全知识,又“推销”了自己,一箭双雕。
今年上半年,戴红梅的辖区获得了98%的见警率,荣登榜首。
真心服务 换来群众满意
搬经中心派出所搬经社区民警宗建华被群众戏称为“总管”,他一心为群众服务,久而久之,群众遇到什么事儿,也总愿意向他求助。
7月初,宗建华接到了好几个群众打来的电话。内容基本一样,都是反映某皮革制品厂排放污水,气味刺鼻难闻,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几次和厂方的沟通都失败了,希望帮他们解决问题。宗建华了解情况后,立即前往皮革制品厂调查,发现确有此事。他首先联系相关监管部门和公司负责人沟通,重申法律相关规定,并上门安抚居民情绪,防止事态扩大。在宗建华的多次协调下,该皮革制品厂重新规范制度,按合法途径排污排气。事情圆满解决,居民们非常满意,硬要给宗建华送锦旗。
除了帮助群众协调解决困难,社区民警还依托居委会和“警民一键通”,为群众提供代送证件、为特殊人群上门拍照宣传咨询等服务,进一步融洽了警民关系。
严控发案 社区平安靠大家
“老百姓当然都希望自己的社区平安稳定,少发案、甚至不发案。我们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正是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这种期望……”如皋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黄章贵说,创建平安小区是“民意为先、民意为本”的现实表现,也是检验公安工作和为民办实事的试金石。“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类案件的发案较同期相比所下降。
在平安小区创建过程中,民警扎实推进住宅小区安全防范工作。柴湾派出所志勇社区在每个平安小区创建平安警务岗,构建“1十N”新型警务模式,共同维护辖区治安,“1+N”中的“1”指社区警务室,“N”是指若干个平安警务岗及辖区各种群防群治组织。群防群治组织在社区民警的主导下协同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治安巡逻防范、基础信息采集、安全防范宣传等基础工作。志勇社区某小区保安告诉记者:“过去,经常是电动车停到楼下,一会儿工夫电瓶就被盗了。但自从推行‘平安小区’创建后,不仅小偷小摸少了,就连贴小广告的都基本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