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给困难群体送温暖、端午请居民来社区包粽子、中秋将月饼送到孤老家中……眼下,在不少社区为民服务项目中,屡屡“唱响”往往都是这些缺乏个性和创意的“四季歌”。可与此同时,社区的不少烦心事,在需要帮助解决时,街道或社区往往又总是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针对这一情况,姑苏区苏锦街道认真分析探索,以“钉钉子”精神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把社区内能够帮助街道、社区、帮助老百姓做事、解决困难的人网罗起来,精心打造“苏锦能人库”,探索群众工作新模式。在社区遇到难事时,这些社区能人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义务帮助居民去解决这些难事,或贡献自己的“锦囊妙计”,在城市社区中重建了一个“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在促进新型邻里关系形成的基础上,苏锦街道又在“能人库”的基础上细化成为了四大“智库”,为社区建设和民主自治提供智力支持。
解决居民难题的“钥匙库”
家住在苏锦新村的陆建东是首批入库的“苏锦能人”,他告诉记者,有次在家中接到社区打来的电话——有户居民家中跳闸,但天太热一时找不到电工。陆建东顶着烈日赶到了那户居民家中,花了半个多小时修好。对方要给维修费,老陆谢绝了。老陆回忆道:“当时和户主聊了很多,我感到帮助人是件很开心的事,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后来,陆建东就把自己家的座机号和手机号都留给了社区,成了一名随叫随到的“志愿电工”,也成为了“苏锦能人库”里有名的“维修能人”。
“苏锦能人库”出自各行各业,既有平常易见的修锁、疏通管道、理发、缝补,也有文雅艺术之类的书画、舞蹈、摄影、曲艺,更有党务、城管、经济、维稳、普法等与社区建设密切相关的技能。除了“维修能人”陆建东,还有“花草能人”殷正明,义务为居民诊治家里的病秧花草;“理发能人”周明乐47年如一日免费为社区居民理发;“党员能人”吴敬桓定期在社区开设“微型党课”解读最新方针政策……
苏锦一社区书记仲晓霏表示,“自从有了社区的这些能人,为社区管理减轻了不少负担,能人既是社区的得力帮手,也是解决居民问题的一把‘钥匙库’,他们自己本身也感到非常自豪。”
推动社区治理发展的“智慧库”
苏锦街道各社区在“能人库”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能人课堂”、“能人广场”、“能人舞台”、“社区能人亮身份”等活动,着力打造“能人社区”。
苏锦二社区的“演奏能人”刘同兴在4年前带着一群老伙伴建立了一支“同心合唱团”。在这支老年合唱团队伍中,平均年龄65岁,最年长的已经70岁。虽说是合唱团,但是这个团的老人们,吹拉弹唱跳样样精通。在今年建军节联欢活动上,“同心合唱团”的“曲艺能人”们自编自导自演,为街道辖区的居民和官兵们奉上一场别样精彩的“军民一家亲”文艺汇演。
发动群众做群众工作是苏锦街道建立能人库的初衷,这种群众工作新模式,能更好地发挥能人在居民自治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社区建设管理的“智慧库”。苏锦二社区聘请了党员骨干、非公团组织的公益能人作为社区发展的“顾问团”,为社区的发展建言献策,打造的“15分钟银龄党员生活服务圈”已经成为发挥社区党员能人为老服务的特色品牌,这样的金点子就来自于社区能人。
“在‘能人库’建立之后,社区在这一方面也就有了抓手。”街道社会事业科科长、苏锦二社区书记于丽丽说,目前已经有不少社区能人主动参与到社区建设和民主自治中来。“他们经常为社区出谋划策,来帮助社区完善规章制度等,同时,在社区举办一些为民活动中,他们不仅帮着社区出点子,甚至主动请缨,去策划、组织活动,帮社区减少负担。”
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素材库”
能人库里的每位能人志愿服务的故事,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新闻线索,苏锦街道80后通讯员陈菲娜深有体会地说,“能人库建设以来,社区宣传工作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每天我都能在能人库里发现不少有趣又有意思的新闻素材。”
在锦月新居里居住着一位手工艺能人金建华,出生在板刷村的她从小就耳濡目染了父亲制作的手法,16岁开始制作板刷,如今已是第40个年头。社区在组建能人库的时候,将挖掘到的这位能人素材提供给了通讯员,这位手艺能人的故事也吸引了多家媒体报刊宣传报道,金建华和她的板刷手艺也让周围更多的人了解、称赞。
小陈告诉记者,除了类似金建华这样的手工艺能人之外,还有社区书法能人书写文明公约,积极宣传正能量;社区宣讲能人开办能人讲坛,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社区小能人暑期自办成语大会、绘制手抄报、自办“小学霸”学习笔记展览、义务担当社区安全小监督员;社区结对单位的能人们结合自己专长为辖区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安装无障碍设施、为辖区毕业大学生指导就业等,都是“苏锦能人库”里涌现出来的鲜活素材。街道、社区通过“苏锦能人库”发掘能人故事,将其打造为辖区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新闻库。
从事社区工作九年的新天地家园社区居委会主任朱立新说,“见着自己参与的社区活动被媒体报道,也带动了不少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弘扬善行义举的“典型库”
光华社区治安能人滕书人没有想到,自己在日常巡逻过程中,通过“社区微播报”发布的92岁朱小宝照顾隔壁93岁孤老徐青山的感人故事,会引起小区居民的热议和好评,自己也成了“社区名人”,“我当时知道这两位老人的事被感动了,就想着让更多人知道,和我一起感受到这种邻里关系的温暖。”滕师傅说。
苏锦街道的社区能人们坚持不懈的付出与服务,已成为苏锦辖区一道扬善树善的“风景线”,很多居民从这里知道了身边人平凡或不平凡的“身边事”。“苏锦能人库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掘典型和塑造典型的过程。”苏锦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琰介绍说,“可以借助能人服务发掘身边的好人好事”。
见贤思齐,立德行善。这些社区能人本身也塑造了很好的典型。王茜是苏锦二社区的一名退休党员,她是社区“能人讲师团”的手语讲师,也是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她本人先后荣获“中国好人”、“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苏州市公益之星”、“苏州市巾帼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王茜凭借一技之长,主动与辖区内的25位聋哑人结对,抽出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帮助聋哑人解决就业、求医、购物、娱乐等方面的问题,还经常协助市公检法系统工作人员审理聋哑人参与的案件。30多年来,她用一双能够精确表达的手沟通了有声和无声的两个世界。如今,她在“能人课堂”上义务教居民们手语,现在已培训出十余名手语翻译志愿者,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舞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奉献爱心。王茜说,“希望这个课堂成为一个传递德善的学堂。”
“苏锦能人库”的能人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目前苏锦街道“入库”能人达450多位,通过整合优质资源,设好“岗”定好“责”,充分发挥社区能人骨干的引领作用。
“能人都是居民身边的普通人,依靠他们的一技之长来为居民服务,最能得到居民的信任和支持。”苏锦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启松说,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街道充分调动能人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亮出身份,发挥才能,参与到整个社区建设、服务居民中来,成为发动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有效抓手、做好群众工作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