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徐州市铜山区按照“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建设要求,全力推进村级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区财政先后投入资金2850余万元,对全区322个村级综合服务站进行了新建、改扩建,建成后的综合服务站主要包括群众接待大厅、综治办、监控室、调解室等机构,场所固定,相对集中,便于服务群众,为维护社会大局、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区已建成60个示范级村级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253个先进级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14个达标级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
统筹规划建设,构筑基层工作阵地
在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建设中,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定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建设,先后制定下发了《铜山区关于加强村(社区)级多位一体综治办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区村级多位一体综治办规范化建设等级评定的意见》等一些列文件,从使用面积、标识设置、办公装备、工作运行、工作绩效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标准,并通过区财政支持、镇级配套、村级筹建、机关挂钩帮扶、社会捐助等办法落实资金。建成后的村(社区)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要求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达到“七室两超市一广场”的配置要求,即具备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警务室、调解室、卫生室、文化室、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村民文体活动场所等功能,实现了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记录、有宣传氛围“四有”,机构、牌子、目标、制度“ 四上墙”,房屋、办公设施、经费、人员报酬“四落实”。同时按照“122124”的标准设置村级综治办工作人员:即配备1名专职村干部,村调委会专职调解员不少于2人,专职保安队员不少于2人,专职社工不少于1人,“三老”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平安综治巡防志愿者不少于4人。
健全工作制度,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铜山区统一制定七项村级综治平台工作制度即:领导值班制度,村支(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在便民服务站窗口轮流值班,加强窗口之间协调管理和监督。集中办公制度,将人民来访接待、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援助、法制宣传等四部门统一集中到服务站,四部门连片办公,一站式服务,主要是整合资源、方便群众、提高效能。规范办事制度:办事大厅设置工作人员公示栏、岗位职责牌、办事指南、公开审批顺序、服务事项及收费依据等告知牌;建立统一的登记簿(表)、受理单,按规定的流程和时限传递办理,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首问责任制度:群众来服务站或电话要求服务时,所接待的第一位工作人员应做好解答、导办、受理等工作。情况告知制度:窗口工作人员在接待服务咨询时,应对该事项内容予以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相关信息;在接待服务对象办事申请时,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限时办结制度:对村(社区)本级服务应即时办结或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结;需到镇(场、街道)、区两级办理的审批与服务事项应在5个工作日内上报办理,除法定的规费外,不得另行收取代办帮办费用。全程代理制度:需到街道、区两级办理无需本人到场的审批与服务事项,按照各线谁分管谁负责代理的原则实施全程代理。
创新内容功能,拓展便民服务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拓展加强六个方面的工作,即:治安防控方面,大力加强村(社区)中心警务室建设,加大对技防资源的投入,在各村(社区)主要出入路口及重要部位全部安装监控镜头;同时大力开展“红袖标”工程,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群防群治工作中来。矛盾纠纷方面,积极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主动协调进行本村邻里乡亲、家庭成员抚(赡)养、继承、债务、房屋宅基地、交通纠纷等问题的民事调解,积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证照代办方面,针对行动不便、年老体衰的群众实行上门服务,如身份证办理、建房审批、生育审批、身份证办理、有线电视安装申请、户口迁移审批等,做到让群众办事不出村,切实突出一个“便”字。咨询服务方面,通过建立信息园地、黑板报,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政策咨询、农技知识咨询、市场信息咨询、劳动力需求信息咨询等。公益事业方面,对特困群体以及群众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如水利、电力设施维修、计生服务、扶贫帮困服务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致富发展方面,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从种养结构调整、优良品种引进、技术指导、生产资金贷款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