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庄,有一道特别的茶——“吃讲茶”,它以茶馆为场所,吃茶为形式,古时作为调解邻里街坊事务纠纷的方式。而今成为当地深化基层思想道德建设“三讲三评”活动的创新讲坛,促进乡风文明,弘扬社会正能量。
老法新用,一杯茶吃出和谐新生活
2014年 7月15日下午,周庄镇龙凤村举办了吃讲茶分会成立仪式,来自龙凤各个自然村的50多位老人端着热茶参与活动,这标志着该镇第二家村级吃讲茶场所正式投入使用。 “这里可是我们老年人的逍遥馆啊!”一位老人说的话,引得堂上一阵笑声和掌声。老人们一致认为吃讲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新平台,目前大家退休在家,信息来源少、走动少,吃讲茶可以让他们的生活丰富起来。
在旧时,周庄“吃讲茶”被看作“民间法庭”,哪家有了家庭矛盾,邻里之间产生了事务纠纷,都可以这种形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镇上的原住民已经养成习惯,到了周末去参加‘吃讲茶’,如今,很多外来的游客到周庄以后,也发觉‘吃讲茶’很有意思,不少游客愿意坐下喝杯茶,深入体验这座古镇的生活文化。”周庄“吃讲茶”协会秘书长王福生告诉记者,随着时代变迁,古镇上的茶馆少了,但是“吃讲茶”这种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习俗,却被保留了下来,渐渐衍化为一种说邻居、道街坊、聊行情、通市面,促进睦邻友好的社会活动、群众活动、文化活动。
“有了‘吃讲茶’以后,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摆到台面上说开来,很快能把心里的结打开,让大家都开心。”周庄镇居民张国荣是“吃讲茶”的常客,他认为,“吃讲茶”这种友好的形式常常能发挥出正能量。“比如哪家人家养的狗夜里吵闹影响邻居休息,两家人家坐在一起边喝边聊,把问题友好的反映出来并商量解决,避免了邻里间因为小事积累成埋怨和矛盾。”
倾听民意,方桌化作“能量站”
今年3月5日,在祁浜村党总支的领导下,祁浜村“吃讲茶”分会首次举办了吃讲茶活动,古色古香的茶室内可谓是宾朋满座,热闹非凡。“像我们村里有很多空巢老人,他们平时在家没有倾诉对象,一到这里,他们把内心的想法都说出来,让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祁浜村村委会主任韩剑锋介绍说。近年来,祁浜村村委会里建起了老年活动室,村里的老人时常过来喝喝茶、看看书,现在“吃讲茶”活动不仅让传统习俗得到了传承,也多了一个村干部与村民沟通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干群关系。
据悉,目前周庄镇设有南湖吃讲茶总会以及祁浜村、龙凤村两家吃讲茶分会,另外,高勇村和全旺村的吃讲茶分会也即将开设。
2012年7月28日,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周庄旅游公司对“吃讲茶”予以弘扬,打造了一个活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讲堂”。两年来,“吃讲茶”坚持每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场面宽松、议论活跃,通过事迹宣讲、观看录像等形式树立“水乡好人”,传播水乡文化,评议乡风文明。
在此基础上,周庄镇进一步激活其传统民俗的积极功能,以“吃讲茶”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量站”,使“吃讲茶”成为宣传科学理论、普及道德法纪、倾听群众呼声、采集社情民意的信息交流平台与和谐能量交换站。前不久,“吃讲茶”现场还进行了两场“宣卷沙龙”讲座和表演,节目有《珍珠塔》等,以自编自导自演为主,反映的都是村民的幸福生活和农村新风尚,昆山的一个个好人模范的故事,也在“吃讲茶”时被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