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奔走城乡化解矛盾,用法治精神的涓涓细流润泽群众;他们在心灵的原野上传播法律的福音,为特殊人群重新擦亮人生的明灯;他们时时想着群众疾苦,用法律挽起贫困柔弱的肩膀……春华秋实,岁月流逝,他们始终在司法行政岗位上坚守着我们这座城市的和谐稳定,演绎着一个个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
今年4月至6月,市司法局在全市开展了“寻找百姓心中最感人司法行政故事”活动,聆听基层干警职工、法律工作者以及广大群众讲述亲历、亲闻、亲为且鲜活生动并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感人故事。下面记录的,是其中的几个。
有困难,找査所长
査为荣,海门高新区司法所所长,全国“人民调解能手”,是一位在基层司法行政战线上奋斗了近40年的司法所长。他在当地颇有威望,村民们对这位所长是又敬又爱:査所长把咱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家事,我们把他当自己的亲人,有困难就去找査所长!
时间回溯到2012年的年底,社区服刑人员袁某刚来入矫的时候,因尿毒症经常要做透析,常年卧病在床,无力劳动,更无力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査所长非常重视,鼓励全所成员共同努力一同帮助,时常去袁某家中看望,询问病情,逢年过节都会送些生活必需品,减轻他的生活压力,让他过个好节。袁某感动地握着査所长的手说:“查所长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帮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在平日的工作中,査所长也是个带头人,他总是亲力亲为地去每个服刑人员家中走走、聊聊,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工作情况,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并记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本子里,回去仔细研究,有困难的就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生活困苦的就多申请点补助,想多点技能实现就业的就为他们安排技能培训。在这些平凡琐碎的工作中,他默默奉献着,在小角色里担当大责任。他坚信,群众的一件件、一桩桩小事,都是他实现法治梦想的起点。
査所长虽然快要退休了,但依然兢兢业业,嘴上总挂着:“我还没退休,我还可以为乡亲们做点事!”
矫正迷失的心灵
2013年6月,24岁的小顾因盗窃被判缓刑。年轻气盛的他面对司法所工作人员反复告知的社区服刑人员管理规定、相关要求,表面上答应,其实对这些根本没放心上。在他看来,他犯的这点小罪,连监狱都没有收他,其他的机构又能拿他怎么样呢?带着这种心思,小顾故意隐瞒工作地点,采取欺骗等手段逃避工作人员的走访,在多次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小顾被警告处分了。面对这种情况,司法行政干警加大了对小顾的教育和关心力度,这让小顾感受到了温暖,在随后的教育走访工作中他也给予了相应的配合。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顾似乎忘记了那次警告带给他的教训,他经不住网上所谓高工资的诱惑,私自前往通州工作。这时的他早已将工作人员不断强调的相关外出规定抛之脑后,他认为只要自己不说,司法所工作人员即使知道也难以找到。孰不知,定位监控暴露了小顾的行踪,刚一出海门,就接到了司法所的电话,小顾索性把手机关了。而另一边,联系不上小顾的司法所工作人员万分焦虑,不仅是因为社区服刑人员的违规,更是担心他的人身安全。经过多次与其家属联系,了解细节,司法所立即决定组织社区民警和小顾舅舅一同前往通州寻找。不知道具体地址,只能通过询问一家一家工厂寻找;不知道方位,只有通过当地村居派出所进行咨询,电话一遍一遍拨打,短信一条一条发送,只希望安全地把小顾带回家,让同样焦急的母亲安心。最终,在小顾舅舅及母亲的联系下,小顾主动回到海门。当第二次警告处理摆在他的面前,小顾担心了,后悔自己的冲动酿成了大错,认识到了社区矫正的严肃与法律法规的底线。
这时,司法所工作人员再次伸出了关怀的臂膀,加强对他的法制教育,向他讲解类似案例,分析利害关系;与小顾的家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争取家庭的支持与教育;搜集就业和职业培训信息,帮助他掌握一技之长。一次次的谈心、一遍遍的分析,一趟趟的走访,小顾的态度有了变化,能够积极按时参加社区矫正的各项教育学习活动和社区服务,主动联系司法所工作人员汇报思想、生活、工作情况。渐渐地,小顾变了,在走访中,村民告诉司法所工作人员,过去无所事事、骄纵蛮横的小伙子不见了,现在看到的是一个懂礼貌、勤工作的小伙子。
把责任担在肩上
徐辉,江苏东洲律师事务所律师,海门三厂工业园区法律顾问。对于政府法律顾问这样的一个身份,徐辉一直秉持这样一个观点:一切关乎群众的问题,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纠纷,如果不解决,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如果处理不当,矛盾激化,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也会打折。对于这些问题要“一步到位”予以解决。
自担任三厂工业园区的法律顾问以来,徐辉就一直在自己负责的领域兢兢业业,努力把群众的期望、政府的任务放在工作的首位。对园区政策的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以及招投标合同的签订,徐律师都会逐一翻阅,在经过一字一句的悉心研究后及时建言献策,提供法律意见。对于政府拆迁工作中出现的纠纷和诉讼,徐律师也会参与进来,努力协调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化解分歧。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中由于建设蔬菜大棚时投资资金分配不清,引发企业与村委会、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徐律师了解情况后,对合同内容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召集当事人双方,向他们说明合同中各自的权利义务以及其中利害关系,最终成功化解双方的分歧,维护了农户的利益。他用自己一丝不苟的工作赢取了三厂百姓的信任。
记得前几年,三厂一玻璃厂倒闭,需要进行破产清偿,案件涉及近千名工厂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的补偿问题。而且,适逢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颁布,在当时并没有相关案例可以参照,这个案件一下子成为摆在法院、政府面前的烫手山芋。面对新《破产法》颁布后的海门第一案,面对着近千位职工的殷切期盼,徐辉律师迎难而上,他日以继夜潜心研究新《破产法》中的每一个条例,多次在法院、企业、职工间斡旋。最终,在政府的协调下,在徐律师的努力下,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得到了保障,这起随时都可能“引爆”的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作为法律顾问,徐律师正是用自己的一个个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职业操守,用自己诚挚的工作热情、精熟的专业知识服务百姓,为三厂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