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各地动态
徐州铜山法治建设创新务实打造特色
2014-07-25 08:47: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近年来,徐州市铜山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创建活动,有效提升了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法治化水平。铜山区不仅抓实抓好省市要求的“规定动作”,做到步调一致不走样,而且积极创新探索铜山特色的“自选动作”,努力创新法治工作特色亮点。 

  ——全国首创村级问政问事栏。铜山区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大力拓宽民意诉求渠道,不断完善民情沟通机制,听取群众呼声,在全区319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基层群众问政问事栏”,起到“减压阀、出气口、服务站、连心桥”的作用。319个“问政问事栏”,319条民声通道,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之间,架起了情相通、心相连的桥梁。此项工作得到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的充分肯定。 

  ——全国首创诉讼信息披露制度。诉讼信息披露制,是指法院通过书面、电子介质等形式,把近两年内涉案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不诚信诉讼行为,以及原告涉嫌恶意诉讼数量、被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数量等诉讼结果,向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其他组织等社会公众公布,使外界便于获取相关诉讼信息,将可以避免的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这是铜山区创新社会管理的又一举措。公开诉讼信息有三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降低社会公众的诉讼风险;二是减轻法院诉讼压力,提升法院的公信力;三是促进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公开披露当事人诉讼信息在全国法院系统尚无先例。 

  ——全省首创听庭评审制度。铜山区听庭评审活动之所以能够严谨有序、规范扎实地开展,并收到良好效果,根本原因在于法庭内群众认真“听”,法庭外积极“评”,不仅有形式上的“旁听”,还有实质性的“评议”。通过抓住“精选案件、座谈评议、结果反馈”三个主要环节,使听庭评审活动质量显著提高。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朱华仁亲自出席了铜山听庭评审工作论坛并作重要讲话,为他们开展这项工作指明了方向。该项制度获全省政法工作创新奖。 

  ——全国最大规模实施“平安法治小喇叭”工程。20127月以来,该区斥资210万元为全区1487个自然村配备一辆自行车,用于法治宣传、治安巡逻,该自行车上的功放机录制了法治宣传内容,还具有报警功能用于处置突发事件。由于能够灵活穿梭于村组农户间,像一个流动的“小喇叭”,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法治宣传“小喇叭工程”。“小喇叭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法治建设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提高了群众安全感。据了解,该项工程投入资金之大、覆盖面积之广、受益群众之多,堪称全国之最。 

  ——在苏北率先成立了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他们建立统一的综合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和高风险行业进行重点防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该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驻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土地(矿产)产权交易中心三个部门。 

  ——在全市率先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业绩档案。为1064名行政执法人员建立了执法业绩档案,将执法人员的基本情况、执法情况、考核情况等,采用纸质文档和电子档案相结合的形式记录下来,对执法的整个流程以及执法行为的优劣进行考核评估、跟踪管理,并运用到执法人员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交流及奖惩等工作中。此举既加强了对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又提高了办案质量,既促进了执法规范化建设,又提高了行政执法队伍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国务院法制办转载并推广这个做法。 

  ——建设全国一流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全面展示铜山区法治创建成果,深入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区委、区政府投资1300余万元,建设了软硬件均为全国一流的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共有4层楼、8000余平方米,内设法制宣传教育中心、社会管理信息监察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法治成果展示大厅、问政问事接待室等,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方便群众、提高效能,达到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综合管理的目的。 

  ——全市率先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区、镇、村、组四级全覆盖。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通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986”工程,分别为区级层面重点建设“九个一”法治文化工程,即一个法治公园、一个法治广场、一条法治文化街、一处法治文化长廊、一个法治文化社区、一所法治文化学校、一个法治文化企业、一个法治文化机关、一个法制宣传教育中心。镇级层面建设“八个一”法治文化工程,村组层面建设“六个一”法治文化工程,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熏陶。省、市普法办分别印发专刊,推广此做法。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