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港闸将60个城乡社区划分为398个网格,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全覆盖,同时从每个网格内选聘1名优秀村(居)民为网格负责人,社区干部为网格督导员,组织各类志愿者建成服务团队,在基层社区里形成扁平化的服务组织网络……在港闸区的拆迁安置社区里,自从有了设立在小区车库里的社区网格“家庭服务室”,群众有什么急事难事、对村里有什么合理要求建议,村里都在20天内落实到位。
高店村原有村民723户,658户居民现已搬迁在四五个不同的安置小区内。为了能够跨小区服务好本村群众,高店村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将居民根据居住楼层就近的原则划分为5个网格,把社区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个楼栋、每家每户,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管理服务体系,同时由党小组长担任家庭网格长,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安置社保,都被列入服务范围。在此基础上,村里又在居民比较集中的怡园北村、怡园新邸、和谐怡园佳苑等地分别设立了5个网格“党员家庭服务室”,大部分家庭服务室都设立在小区的车库里,方便村民就近反映民情和诉求。
每周一至周五,党小组组长和党员中心户作为志愿者在服务室里驻点工作,负责收集归纳、分类整理群众意见,及时上报村、社区党组织。社区干部则每周一、周六上午轮流来到车库,改“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入库服务”,征求居民意见建议,现场办公。在村民居住比较集中的怡园北社区,党小组长、第三网格家庭服务室网格长陈桂兴将自家车库无偿提供出来作为网格的“家庭服务室”,里面摆放着社区提供的棋牌桌、跑步机、书橱等供街坊邻居们娱乐、学习。
空巢老人姚美琴提出,想找个人到家里陪陪她。这个意见一反映到村里,村干部小周马上上了门:“我把号码抄给你,你想我就给我打电话。”如今,每周到姚美琴家中走访陪聊,已经成为小周工作中的“必修课”。自家庭服务室创立以来,仅怡园社区家庭服务室就解决群众各种合理诉求81个,受到了居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