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把访民当家人,把诉求当家事,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宝应县从2012年推出“社会形势专报”。它是每月初由县委、县政府负责人召集的,26个部门分管负责人和镇区分管负责人参加的社会形势分析会议的“成果”,成为协同各部门解决矛盾纠纷的指挥部。
这个分析会议专题研判当月发生的矛盾纠纷,及时提出化解建议。对涉及面广、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专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分管领导,研究拿出政策,再由相关党政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实施化解,实现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的互动局面。据统计,近两年来,经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金荣牵头化解的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就达50余起,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在良性互动中不断提升,也实现信访矛盾总量稳中有降的喜人态势。
该县某花园小区开发项目合伙人因资金链断裂“跑路”,欠购房款、债务、工程预交定金计2088万元,引发数百名群众集访。紧急召开的分析会议,专报县委县政府,形成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协调成立6个专项工作组进行化解。公安部门按部署迅速将该案主犯胡某缉拿归案,有效化解了这一群体性事件。
要让群众守法,政府就要带头依法办事。该县建立了24名涉及纪检监察、劳动保障、教育卫生、交通环保、政法信访等13个类别的专门人员,组成县社会矛盾化解法律服务团,在信访局接待窗口轮流值班,现场解答法律问题,引导信访人走上依法解决矛盾的道路。出台城乡建设领域历史遗留土地证办理的指导意见,是该县针对近5000名居民没有房屋“两证”,无法贷款、买卖房屋实际而研究出台的政策。据介绍,该县一些房屋中,因是企业建设的职工宿舍,当时未办相关手续;或因拆迁安置不规范;或因开发商没有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土地权益等,造成这些居民没有“两证”。该县要求规划、住建、国土、房管等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拿出方案,让居民安居。
维权就是维稳的理念,让宝应县委、县政府不断创新主动维权的渠道。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是该县的又一创新做法。他们组建由政法、信访部门分管负责人参加的巡回接访团,每月坚持变“坐堂办公”为“田间地头”,就地指导镇村调解工作。仅去年以来,举办巡回接访14场,接访群众903人次,处理信访矛盾254件。该县因医疗资源不能满足本地尿毒症血透的需求而致矛盾。据了解,该县只有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两家能够做血透治疗的医院,不能全部解决该县尿毒症病人血透的需求,去年10月,还有70多名病人只能到外地治疗。根据群众的需要,该县今年初将闲置的县委第二招待所改造成血透中心,免去了患者跑到泰州、扬州去血透的舟车劳顿,获得群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