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这是新形势下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江苏省常熟市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实”字当头,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做事,真心为民着想,切实为民解忧,不断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今年以来,常熟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该市市委第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的总体部署,紧贴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心工作,结合今年市“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选取十项群众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作为2014年度市级法治惠民实事工程予以实施。
该工程自实施以来,不但取得了初步实效,更是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赞誉,为这座有着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在推动现代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寻找到了“党风正、民心顺、经济兴”的注脚。
重拳治污让常熟的水更清天更蓝
今年,常熟的企业明显感受到了压力,“比以前更严了,可以说,原先抱有的侥幸现在肯定混不过去了”,一位化工企业的企业主感叹,“只能内部再严抓,不然被查到,说情的人都找不到。”
这位企业主的感叹,正是源于法治惠民实事工程中的“百千万”环境执法工程项目,该项目的施行,让常熟环保部门对企业的污染行为更坚定了“零容忍”的态度。
上半年,常熟市环保局共组织对辖区内外化工、重金属、热电、危废、在线监控、印染企业定型机、建筑工地等重点行业以及饮用水源地,以及重点区域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38项(次),出动5120人次,对各类污染源现场监察频次超过了5031厂次。
“并不是简单的走过场或者壮声势,处罚力度也是相当大的”,常熟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局会同公安部门联合查处了多起非法倾倒、处置危废等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配合公安部门对一起非法倾倒废乳化液案件的违法人员实施了行政拘留”。
该局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上半年,常熟市环保局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349件,下发整改通知书244份,实施立案处罚105家,建议立案处罚金额达到了831.4万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了38.2%和60.4%。其中立案处罚数和立案金额与2012年全年的数量已基本持平。
“严打”的成果不但是有效震慑了环保违法行为和违法人员,更是赢得了民心。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常熟市涉及环保事件的越级信访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重复信访率从去年同期的42.3%下降到25.5%。
建设诚信社会让老赖们无处遁身
今年3月,做生意的金某打电话给执行法官,要求履行自己一直未还的欠款。
金某在这之前是一名“老赖”,因为拒不执行法院的判决,被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榜。今年,因为生意需要资金,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时,因为有“案底”,贷款申请遭到银行的拒绝。这才急吼吼的主动提出还债,请求法院还他“清白”之身。
今年,法治惠民实事工程中的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工作项目施行以来,常熟市人民法院加强了对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的打击力度,通过与银行等相关部门协调,确保第一时间掌控被执行人财产信息,督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截至4月底,该院已经发布三批共计310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曝光“黑名单”请全社会参与监督,扩大财产搜索范围,让被执行人及其可供执行的财产无处可藏。近期,已有多名债务人因为“榜上有名”,影响到了融资信贷而自动履行了债务。
“不但要让失信的被执行人走到哪里都有眼睛盯着,更要让他们的财产无处隐匿”,常熟法院执行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院通过与车辆管理、房屋登记、银行等部门的联动执行机制,加大了对被执行人的财产查控力度,坚决不放弃对旧案的关注。如在一起已于2010年程序终结的执行案件中,历经三年对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锲而不舍的调查,终于查询到被执行人存款、房产、车辆、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及被执行人的下落。在获知情况后,随即恢复执行,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划拨。最终在与被执行人谈话劝解后,促使被执行人当场支付执行款项。
今年1-5月,该院受理涉民生执行案件916件,标的额为2903.28万元;执结772件,标的额为1133.29万元。
全市合力十项工程建设法治常熟
动真格的不仅仅是环保、法院的“单打独斗”。
常熟市法治惠民实事工程除了“百千万”环境执法工程、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工作,还包括“网络检察官”走进千家万户、推广安装电动车“车卫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构、消费维权救助体系建设、开展诚实标价明码实价创建工作、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等十项群众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
比如,在“网络检察官”走进千家万户活动中,该市检察机关从打击犯罪、宣传法律、服务民生等工作要求出发,构建和完善电子化检察工作框架,通过网络、电视、微博等声、光、电立体型宣传模式,让检察官从封闭的办公室走向开放式电子信息网络,开展宣传、咨询、接受控告申诉举报,使“网络检察官”与千家万户零距离接触,在深化检务公开,扩大检察宣传、更好地履行检察职能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该市依托是法律援助中心和镇综治中心,全面推进市镇公共法律载体建设,明确工作职责、人员配备、服务内容、服务产品编制等工作。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律师事务所与司法所结对工作,预计至2014年底,形成市镇法律服务工作平台三级网络主干,就近、就地为社会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
在引起外界瞩目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方面,今年常熟将完成小学、初中版法制教育校本教材《护航》的修订和高中版《护航》的编写工作,加强法制副校长、辅导员队伍建设,确保在校学生法制教育课时、师资、教材、测试“四落实”。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增强青少年遵纪守法意识,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青少年法律道德素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全社会监督民生工程走“实”路
为了保证“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行”的扎实,确保法治惠民工作落到实处,常熟市建立健全了各项保障机制。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常熟市坚持“一把手”负责制,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项目亲自过问,亲自督促,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定岗定人,落实责任;坚持考核奖惩制,将法治惠民工作及取得的成效作为全市“公仆杯”、“安定杯”及其他先进评比的考核依据。
为确保活动不走形式、不走样,该市坚持公开承诺制度,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见面会等形式,向社会各界作出“向人民承诺、请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庄严承诺,并实行跟踪督查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法治建设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每件实事承办进展情况进行实地视察,跟踪督查,确保了承办工作取得全面进展。
与此同时,该市还利用各级媒体宣传平台,对各项工程的实施作全程追踪报道,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法治惠民实事,营造法治建设办实事、办好事的舆论氛围,形成强大社会推动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坚持群众评议制,在不同阶段,通过多种形式,征询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让广大群众进行评议打分,真正以老百姓是否认可、是否满意作为最终评判依据。
法治惠民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怎样才能避免活动实施过程中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常熟市要求各承办部门和协办单位在实施过程中互相配合、加强沟通、上下联动,定期召开座谈会、项目推进会,达到了工作互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从专项治理逐步走向长效管理,不断完善法治惠民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活动推进的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