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海安县公安局便民网站完成升级改造,正式开始了为民办事的历程。打开新网站,“执法公开、网上办事、警民互动、警营风采”四大板块一目了然。海安公安局主动“晒”行政管理、行政处罚情况,公开办事、办案的过程与结果,接受社会的全面监督,全心全意为群众提供在线服务。
100余项业务在线服务 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
市民许先生在家中的电脑上只轻轻点击几下鼠标,就进入了海安县公安局“网上办事大厅”,在3D卡通民警引导下,用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办好了车辆年检预约服务。“公安机关这种全新服务模式既让我们节省了时间,又让我们感受到温馨快捷的服务。”许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这个网站建设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和方便。”海安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葛志祥介绍,在线便民服务平台让群众实现了足不出户,便可办理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安业务。
在线服务范围涵盖治安、户政、交管、出入境、边防、监管、消防、禁毒、内保、网安十类共100多项具体受理业务。平台工作人员会根据群众申请的不同业务内容,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大体可分为全流程网上办理、部分流程网上办理和网上预约三种。此外,群众还可各窗口服务单位配备的网上公安局触摸屏上办理相关业务,查询办事流程、所需手续、费用以及法律法规等服务信息。
据了解,县公安局还将陆续把涉及公安行政许可、审批、管理的事项上网运行,实现公安行政服务“能上网的全部上网、能网上受理全部网上受理、能网上流通全部网上流通”,让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
信息深度公开 实现透明“阳光执法”
在办案过程中,无论民警怎样公正处理,总会有一方当事人质疑是否存在“暗箱操作”。执法工作如何让人民群众真正满意?海安县公安局积极探索开展“执法公开”体系建设,主动公开行政案件处理过程及结果,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月6日下午,在县公安局城南派出所,一起赌博案进行了公开处理。在律师和旁听人员的见证下,主办民警陈述案情和办案程序,以及适用法律,并公示证据材料,提出拟处理意见;案件当事人进行陈述和申辩,并当场开展质证和辩论。公开、公平的案件处理过程,让当事人对处罚结果心服口服。
县公安局政委张贤荣介绍,县公安局将这种公开处理案件的模式延伸至网络,开辟了“执法办案公开”系统。该系统将出租房、旅馆、网吧等场所每月被检查的次数、被处罚的事实、依据和结果依法向业内公开,让被检查或处罚的单位监督公安机关是否平等对待所有的行业场所。
“以前执法不够公开透明,只要公安一来检查,我就会怀疑是不是故意‘整’我。现在行业内所有的检查过程和处罚情况都能在网上看到,我们也放心了。”城区一位网吧经营者说。
该系统还开辟“行政复议、行政处罚结果”公开栏,案件当事人、报案人可实时查询处理结果和其他成员处罚情况,对处罚结果不满的,可直接在网上申请行政复议。
互动平台全面整合 群众是否满意一目了然
该县公安局牢固树立“网络问政”的新理念,整合网络资源,建立了网上警民互动新平台,该板块分为:微博微信、网上接访、警民恳谈、局长信箱、网上咨询、监督投诉等栏目,大大拓宽和畅通了民意诉求和办事咨询渠道。
近日,一位市民在线咨询户籍业务:“重庆籍户口迁入海安,整个流程是怎么样的?”不到十分钟,治安部门便给出了详细的流程以及需要准备的材料,并告知了具体联系电话。同时,群众还可以在网上直接对办事民警进行优差评价。
县公安局坚持把“警民恳谈”“网上接访”建设成为群众反映社情民意、举报投诉的权威平台,最大限度地把全县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认真履行“有问必答、有访必接”的承诺,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及时受理。
如今,海安公安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开通了“海安县公安局”新浪实名认证微博,“海安网上公安局”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与网民开展键对键的沟通。目前共发布微博、微信信息1.2万多条,粉丝达13.1万多人,县公安局微博跻身全国政务微博前100强。
“群众心中有杆秤,我们要重视每一次警民互动。”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葛志祥对互动板块提出要求,对于网友反映的疾苦,及时俯下身去倾听,尽其所能着手解决;对于网友反映的问题,严格按照规定予以整改,第一时间予以反馈;对于网友提供的线索,及时转交相关部门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