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爱、失学、失业未成年人是社会边缘未成年人,容易走入人生歧途,是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丰县检察院结合全省“重点青少年群体成长护航工程”的要求,联合县广播电视台试播“丰检蓝天?护航之声”专题栏目,传递犯罪预防、权益保护、社会帮扶服务信息,汇集以“蓝天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资源,针对性地开展边缘未成年人帮扶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理念,引领“航之声”有效开播。一是树立务实性帮扶理念。把护佑边缘未成年人顺利成长作为“护航之声”节目运行的出发点、落脚点,以犯罪预防、权益保护、社会救助为内容,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传递帮扶信息,搭建帮扶桥梁,拓展帮扶渠道,求真务实,追求帮扶效果最大化。二是树立重点性帮扶理念。针对不同情况的边缘未成年人,分清侧重点开展帮扶工作。督促失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加强教育、管理和关爱。同时,引入社会资源,提供教育方式、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注重培养失爱未成年人的健全人格。加强检校共建,做好失学未成年人的复学工作,注重培养其学习兴趣,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其文化知识水平。加强检企共建,做实无条件复学的失业未成年人的就业工作,联系职业技术学校、企业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入岗信息,使其能融入社会,奉献社会。三是树立社会化帮扶理念。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边缘未成年人社会帮扶体系中的作用,注重履行未成年人检察职能,以“护航之声”节目为平台,依托“蓝天工作室”,协同民政部门、团委、妇联等机构、组织,汇聚“蓝天志愿者”的帮扶力量,共同护佑边缘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实施科学的管理,保障“护航之声”高效运行。一是认真统计数据,夯实帮教基础。该院依托检爱直通点,联合基层司法所,统计失爱、失学、失业未成年人数量、情况,并登记入册。在掌握失爱、失学、失业未成年人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确定“护航之声”受众群体,开播内容。同时,为每位边缘未成年人建立成长档案,针对性确定帮扶内容,设计帮扶环节,记录其成长轨迹,积累帮扶经验。二是合理设置栏目,打造便宜帮教平台。精心设计励志教育、犯罪预防、自我救护等栏目,细化帮教内容;注重节目互动,公布电话、邮箱、QQ等联系方式,方便帮扶咨询、申请;选定周六、周日晚七时首播时间,方便收听,并安排适当时间重播,切实提高“护航之声”的社会实效。三是注重沟通协调,发挥社会帮教力量。邀请律师、司法工作者定期走进栏目,讲解未成年人法律、法规,剖析未成年人典型案例,通过法律、法规宣传,预防边缘未成年人犯罪。邀请心理咨询师、优秀教师、家长定期走进栏目,讲解未成年人不同生理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咨询互动,传授教育经验及方法,交流监护心得;邀请企业负责人定期走进栏目,简述创业经历,分析企业紧缺的工种,发布用工信息。同时,丰县院依托“蓝天工作室”受理帮扶申请,根据不同社会机构、组织的职能合理分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针对性帮扶工作。
三、追求高效的帮扶,打造“护航之声”特色品牌。一是注重跟踪,实现绑定式帮教。在欢口中心镇试点时,为登记入册的78名14—18周岁的边缘未成年人逐个发放收听设备,为“护航之声”的收听提供物质保障。在每期节目开播前一天,短信提醒监护人节目播出时间,督促其安排未成年人收听。不定期调研监护人与未成年人收听“护航之声”后交流情况,对监护过程中存在的困惑、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指导、帮助。二是延伸范围,实现开放式帮教。开展“护航之声”进校园活动,依托广播电台的扩散作用,引导学校组织学生收听,扩大“护航之声”受教育的范围。对于已满18周岁,经过帮扶已有独立能力的未成年人,组织起收听,引导其结合成长经历写体会。在“护航之声”栏目中,定期播放这些人生体会,提高“护航之声”的教育影响力。对于新出现的边缘未成年人帮扶对象,及时纳入“护航之声”帮扶系统,提高“护航之声”的帮扶实效性。三是围绕职能,实现系统式帮扶。发挥“护航之声”栏目的传播作用,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为内容,开展普法教育。以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犯罪危害、典型案例等为内容,进行犯罪预防。发挥“护航之声”栏目的社会监督作用,维护未成年人受抚养权、受教育权,保护未成年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发挥“护航之声”栏目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依托该院“蓝天工作室”,构建社会帮扶体系,凝聚社会力量,护佑未成年人驶入人生的安全航道。
该院“护航之声”栏目自开播以来,共受理未成年人帮教申请21件,已妥善处理16件,收到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类信息70余条,节目的播放引起社会较大反响。